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铁矿石博弈新局:中方暂停美元订单,多元布局与人民币结算重塑全球贸易规则

   时间:2025-10-08 18:37:2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近日宣布暂停与必和必拓的美元结算铁矿石订单,此举引发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剧烈震荡。这场博弈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在铁矿石领域从被动跟随转向主动布局的战略转型,其影响已远超中澳双边贸易范畴。

谈判僵局源于必和必拓的强势要求:在将铁矿石价格上调15%的同时,坚持使用美元结算。这对中国钢铁企业造成双重压力——既要承受原料成本攀升,又要面对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利润率已跌至历史低位,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

支撑中国底气的三大战略支柱逐渐显现。供应链重构方面,非洲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进入收获期,预计2025年底首批矿石将启运,2026年产能可达1.2亿吨。这个由中国主导的"超级矿场",将改变全球铁矿石供应格局。与此同时,俄罗斯通过跨境铁路对华铁矿石出口量同比增长22%,其中约半数采用人民币结算。秘鲁邦沟、喀麦隆洛比等新矿山的投产,使今年全球铁矿石新增产能突破5000万吨。

金融领域的突破更为关键。人民币在铁矿石结算中的占比正快速提升,从2023年的5%预计将增至2025年底的25%,2026年有望突破40%。巴西淡水河谷对华贸易中,已有28%的交易采用人民币结算。更重要的进展是"北铁指数"的建立,这个以人民币计价、跟踪国内港口现货和大连期货市场的定价体系,正逐步削弱普氏指数的垄断地位。大连期货市场成交量已是新加坡的23倍,与现货价格相关性超过0.9。

组织架构的创新带来谈判力质的飞跃。中国矿产资源集团(CMRG)成立后,将国内分散的采购需求整合为统一平台。这种"集团军"作战模式,使中国在与国际矿业巨头的谈判中掌握主动权。CMRG推动的季度合约模式,使价格能随市场波动及时调整,避免被长期高价合同锁定。数据显示,必和必拓在华市场份额已从15%以上降至10%以下,被迫接受人民币结算。

这场博弈的示范效应正在扩散。澳大利亚国库部预测,2026年该国铁矿石出口收益将减少上百亿澳元。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铁矿石的"去美元化"进程正在带动铜、铝等大宗商品领域出现类似变革。全球贸易结算体系正从美元单一主导,向"美元+人民币+欧元"的多极化格局演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专家指出,这场变革标志着全球经济主导权开始从资源卖家向需求方转移。当中国建立起涵盖供应链安全、金融自主和组织创新的完整战略体系时,不仅保障了自身产业安全,更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公平贸易环境提供了新范式。全球资源贸易的新秩序,正在这场静默的革命中悄然成型。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