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红小家电品牌小熊电器因一起养生壶爆炸事件被推上舆论风口。据《新京报》报道,济南一名网民称家中使用的小熊电器养生壶突然发生爆炸,导致其一岁孩子全身40%面积被烫伤。事故发生时,养生壶崩出的碎玻璃砸中孩子,热水泼洒导致严重伤害,孩子已于24日接受手术,后续还需进行植皮修复疤痕。
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在新京报相关报道的评论区,网友观点呈现分化:部分网友认为媒体如实披露品牌名称而非以“某品牌”代指,体现了新闻专业性,同时表达了对受伤孩子的关切;也有网友对玻璃器具的安全性提出质疑,称“始终担心会突然破裂”;更多网友则呼吁品牌方主动担责,及时解决问题而非推诿。
针对此事,小熊电器相关负责人通过多家媒体回应称,公司已启动全面核查程序,并强调“产品安全始终是首位”。负责人表示,事件发生后已安排专人前往医院协助家属,后续调查结果将第一时间向公众通报。公开资料显示,小熊电器采用自主生产与第三方外协相结合的模式,核心零部件实行自制,旨在提升产品品质与竞争力。目前,涉事批次产品是否为自主生产或外协生产尚未明确,需等待详细调查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黑猫投诉平台此前已有多起针对小熊电器养生壶的投诉,其中不乏壶身破裂案例。尽管如此,小熊电器在舆情应对中展现的效率获得部分认可。分析指出,互联网时代企业需快速响应舆情,第一时间传递负责态度,避免因拖延损害品牌声誉。
从市场表现看,小熊电器养生壶系列长期占据销量榜首。仅在某电商平台,两款型号产品评价数分别达500万+和200万+,全平台销量保守估计超千万台。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2015年至2023年,该品牌养生壶全渠道销量突破3300万台,其受欢迎程度源于持续的功能创新与体验升级。
针对玻璃养生壶爆炸的可能原因,材料领域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称,或涉及生产缺陷导致的局部应力集中、冷热交替过快引发的材料热胀冷缩不均,以及钢化玻璃自爆概率等因素。由于安全问题是小家电产品的“红线”,且爆炸原因复杂,调查需遵循严谨流程。尽管小熊电器以“网红”标签起家,但其对品质与技术的追求不容忽视。
财务数据显示,小熊电器近年经历业绩波动后逐步回暖。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7.58亿元,同比增长0.98%,但净利润同比下滑35.37%,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2025年一季度,营收与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58%和8.24%,“寒气”有所缓解。而最新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5.35亿元,同比增长18.9%,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27.3%,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分业务看,厨房小家电业务创收16.73亿元,同比上涨5.02%;母婴小家电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40.54%;个护小家电营收贡献提升12.77%。出海业务方面,国外销售占比从8.09%提升至16.24%,全球自有品牌布局已覆盖超100个国家。
在研发与品控领域,小熊电器持续投入。目前,公司已获2100余项国家专利,构建三级研发体系,拥有五大智能制造基地,自主研发品类超80个、型号900余款,覆盖厨房电器、生活电器、个人护理、婴童用品及家居用品等领域。2023年,2000平方米的测试中心投入运营,配备安规、电磁兼容、材料分析等12个专业实验室及高精度检测仪器,通过严格测试标准体系把控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