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本市场与科技领域同时传来两则引人瞩目的消息:一家生态修复企业通过股权重组转型双主业,另一边我国科学家在超导磁体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两者分别折射出产业转型与基础科研的双重活力。
生态修复领域迎来结构性变革。9月29日,冠中生态(300948)复牌后直接封涨停板,15.6万手买单将股价推至年内新高。这家传统生态修复企业正经历深度转型:控股股东冠中投资及实控人李春林夫妇拟分两期向杭州深蓝财鲸转让15.5%股权并放弃表决权,同时公司计划以不超过5.6亿元现金收购财税数智化服务商杭州精算家51%股权。交易完成后,冠中生态将形成"生态修复+财税数字化"的双轮驱动模式。尽管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52.33%至0.53亿元,净利润亏损318.61万元,但此次战略转型被市场视为突破成长瓶颈的关键举措。
在基础科研领域,我国科学家创造了超导磁体新的世界纪录。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联合多家科研机构研制的全超导磁体,成功实现35.1特斯拉中心稳态磁场并稳定运行30分钟。该成果采用"高温超导内插+低温超导磁体"的创新结构,通过多物理场协同优化和高应力调控技术,解决了低温高场环境下的应力集中难题。这项突破不仅实现关键材料、工艺、制备的100%自主可控,更为核磁共振成像、航天电磁推进、超导磁悬浮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奠定技术基础。科研团队表示,该磁体为开展35.1特斯拉条件下的各类科学实验提供了关键平台。
超导材料的技术突破正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应。作为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战略材料,超导技术可实现大容量无阻输电和超强磁场等革命性应用。当前超导材料分为高温、低温和常温三大类,其中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已形成中国领跑态势。华泰证券研报指出,高温超导材料在临界温度、电流和磁场方面的优势,正在核聚变等领域催生百亿级市场空间。若实现室温超导,将被视为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二级市场对超导概念的追捧持续升温。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中天科技获得19家机构"积极型"评级,其控股子公司中天超导已建成国内领先的超导技术研发基地,可提供超导磁体、限流器等全套解决方案。资金流向方面,9月以来有8只超导概念股获融资客超亿元加仓,其中沃尔核材以13.84亿元净买入额居首,该公司曾参与国家"10kA工程化应用高温超导电缆项目"。西部超导、中钨高新等企业也获得机构密集关注,显示资本市场对超导产业化的强烈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