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北孝昌农村走出的鲁楚平,带领家族企业大洋电机向港股发起冲刺,这家电机行业巨头正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近日,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启动H股上市进程,这是继2008年登陆深交所后,公司实施的又一重大资本战略。
1965年生于普通农家的鲁楚平,1988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山威力集团,从技术员起步,六年内升至电机厂副厂长。1994年,29岁的他放弃国企高管职位,携270万元启动资金创立大洋电机前身。创业初期,团队在简陋环境中攻克技术难关,成功研发出性能媲美国际品牌的微电机产品,迅速打入格力、美的等家电巨头供应链。
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大洋电机已形成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双主业格局。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21.13亿元,其中空调电机等家居电器业务贡献70.77亿元,占比58.4%;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收入50.19亿元,占比41.5%。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暖通空调电机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36.22亿元,创下58%的历史最高占比。
财务数据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22至2024年,营收从109.3亿元增至121.13亿元,净利润由4.27亿元跃升至8.88亿元。2025年上半年延续良好势头,实现营收62.41亿元、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6%和34.33%。毛利率从2022年的19.31%持续提升至2024年的22.24%,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21.94%水平。
市场地位方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2024年收入计,大洋电机在全球第三方HVAC电驱动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二,在中国及北美市场均位居榜首;在全球起动电机行业排名第四,国内企业中位列第二。公司客户涵盖大金、开利、特灵等国际品牌,以及格力、美的、海尔等国内龙头,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比保持在31.5%至35.6%区间。
面对国内市场渗透率趋近饱和的挑战,大洋电机加速布局新赛道。在机器人领域,公司研发的轴向磁通电机精准对接人形机器人技术需求,并战略投资工业机器人3D视觉企业梅卡曼德;氢能领域聚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探索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这些创新举措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国金证券首次覆盖即给予"买入"评级,目标市值420亿元。
全球化布局方面,公司已在美、英、越、泰、墨、印等国建立6个海外生产基地,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达47.7%,在中国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但国际化进程也带来新挑战,招股书披露公司正面临日本尼得科电机在美国发起的专利诉讼,后者指控大洋电机侵犯四项美国专利。目前案件处于证据收集阶段,尚未确定开庭日期。
为应对国际竞争,大洋电机持续强化技术壁垒。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有2306项注册专利,其中海外专利422项,累计提交专利申请超4500项、PCT申请超300项。研发团队规模达2100人,包括250余名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报告期内研发支出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达3.03亿元,占营收比例提升至4.9%。
家族企业传承方面,鲁楚平与妻子彭惠共同持有约28%股权,其中鲁楚平直接持股25.15%,彭惠持股1.97%。自2000年加入公司以来,彭惠担任执行董事,负责内部审计与风控管理。其子鲁铭洋现年31岁,2019年加入集团后历任市场拓展及客户关怀部总监,2025年9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成为新一代管理团队核心成员。
财富榜单显示,鲁楚平夫妇曾以75亿元财富登上《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获封"孝感首富";2024年以6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875位。面对新能源与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机遇,这位58岁的企业家在内部会议上强调:"要秉承'团结、敬业、开拓、第一'的企业文化,在新赛道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