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海上风电复苏、AI技术突破及通信基建升级推动产业加速转型。头部企业通过多领域布局有效平滑行业周期波动,部分公司存货与合同负债同步增长,显示出订单储备充足。当前,行业格局呈现头部集中趋势,亨通光电、中天科技、东方电缆等企业凭借技术积累与市场拓展,在新能源与通信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2025年半年报显示,线缆企业业绩分化明显。东方电缆上半年营收40.68亿元,同比增长10.31%,但扣非净利润下降9.50%,主要受海缆系统收入减少影响。不过,该公司合同负债达16.74亿元,同比激增473.29%,存货增长66.94%至31.17亿元。截至8月,在手订单约196亿元,其中海底电缆与高压电缆占比过半,为后续增长提供支撑。近期中标的三峡青洲、中广核帆石等海上风电项目,预计下半年进入交付高峰,业绩有望反弹。
中天科技同期营收236亿元,同比增长10.19%,扣非净利润增长10.58%,扭转此前连续两年半年度净利润下滑态势。该公司存货与合同负债分别增长32.42%和45.59%,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达306亿元,海洋系列占比超四成。上半年,中天科技连续中标南方电网、中广核等三大标志性海缆项目,并拓展至沙特、卡塔尔等国际市场,境外收入增长4.33%至40.31亿元。特高压领域,该公司中标陕皖、川渝等线路份额超20%,预计全年海洋板块收入将翻倍至70亿元。
亨通光电上半年营收320.49亿元,同比增长20.42%,扣非净利润增长3.69%,连续三个半年度保持正增长。该公司中标中东海缆、国内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及海洋油气项目,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约200亿元,其中海洋通信业务订单达75亿元。为满足新能源需求,其高端铝及铝合金电缆项目一期已满产,二期扩产正在推进,同时AI光纤材料研发中心扩产项目将于2026年竣工,旨在提升规模化交付能力。
产能布局方面,企业加速区域协同与国际化。东方电缆撤并原中压产业基地,形成以宁波北仑为核心、广东阳江为补充的产能格局,并在荷兰、英国设立子公司拓展欧洲市场。2025年参股的浙江海风母港项目计划2030年后形成年产能300万千瓦,辐射全国深远海风电资源。中天科技在江苏、广东等地布局五个海缆基地,运行德国和中东海缆运维中心,沙特生产基地建设正在推进。亨通光电则聚焦高端产品,投建的铝缆项目定位于新能源、海洋能源等领域,AI光纤材料项目占地200亩,技术覆盖全链条。
特种线缆领域,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与新基建投资,新能源装备电缆、节能环保电缆需求激增。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推动动态海缆、超高压交流海缆技术升级。通信方面,三大运营商及互联网公司算力网络建设带动高密度光缆需求,特种光纤如保偏光纤、空心光纤迎来发展窗口。与标准化光纤不同,特种光纤生产壁垒高,需掌握全流程技术。目前全球AI算力中心多采用海外品牌,但中国光纤龙头凭借技术积累,有望在AI需求扩大下突破供应链限制。
中天科技构建了从仿真设计到性能测试的完整研发体系,400G光模块已规模量产,高密度光缆市场份额预计提升。亨通光电在超低损耗光纤、海洋光纤等领域取得突破,165μm细径超抗弯光纤及空芯反谐振光纤已通过认证并具备批量交付能力。这些技术进步不仅巩固了国内市场地位,也为国际竞争提供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