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英伟达与富士通共建全栈AI基建 聚焦节能技术共迎AI算力新挑战

   时间:2025-10-05 12:16:3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全球科技领域近日迎来重要合作动态,英伟达与日本ICT巨头富士通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基于AI智能体的全栈式AI基础设施。此次合作聚焦于开发面向医疗、制造及机器人等行业的专用AI平台,核心技术在于通过英伟达NVLink Fusion技术实现富士通MONAKA CPU与英伟达GPU的高效异构计算架构。

作为拥有89年历史的科技企业,富士通在全球11.3万名员工的支撑下,业务覆盖半导体、云计算、AI等多个战略领域,曾多次入选《财富》杂志"全球最受尊敬公司"榜单。根据合作方案,双方计划在2030年前完成半导体芯片的基板级集成,使多颗CPU、GPU芯片实现类似单芯片的超高速互联。这种技术突破将显著提升计算效率,同时为行业应用提供更强大的算力支持。

英伟达CEO黄仁勋特别强调,此次与富士通CPU的深度整合将带来"前所未有的能效提升"。这得益于富士通正在研发的2纳米制程MONAKA CPU,该芯片基于Arm架构设计,目标是将电力效率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预计2027年正式投入商用。这种能效突破对于缓解当前AI数据中心面临的能源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行业数据印证了这种技术革新的紧迫性。PowerLines最新报告显示,受AI数据中心需求激增影响,美国电力供应商2025年上半年已申请将电价上调290亿美元,同比增幅达142%。中信建投分析指出,全球电网投资将在2025年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AI发展带来的用电需求增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将翻倍。

在节能技术领域,行业合作呈现多元化趋势。OpenAI与日立集团近期就AI数据中心节能技术达成全球合作,涉及能源管理、冷却系统及数字解决方案等多个维度。这种跨领域合作反映出业界对降低PUE值的共同追求。民生证券研究认为,功率密度问题已成为制约AI发展的关键因素,液冷技术因其高效的热管理性能,正在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核心方案。

天风证券从技术演进角度分析指出,随着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50kW,传统风冷方案已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液冷技术的渗透率将持续攀升。这种技术变革不仅涉及散热系统升级,更将推动数据中心从架构设计到运维模式的全面革新。当前,国内外科技企业正在加速布局液冷产业链,从冷板式到浸没式,不同技术路线正在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