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这份榜单不仅展示了中国企业的整体实力,更揭示了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显著趋势。国家电网以3.95万亿元的营业收入蝉联榜首,中石油、中石化分别以2.97万亿元和2.93万亿元紧随其后,形成“三巨头”引领的格局。
榜单的入围门槛大幅提升至479.6亿元,较上年增长显著。其中,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企业数量达到267家,较去年增加12家,显示中国企业正集体向更高量级迈进。值得关注的是,15家万亿级企业的总营收规模已相当于全球第十大经济体的全年GDP,凸显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
从行业分布看,榜单前十强中,除京东集团作为唯一民营企业跻身外,其余九席均被央企占据。中国建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中铁等“国家队”企业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这种格局既体现了国有经济在能源、金融、基建等关键领域的核心地位,也反映了民营经济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崛起。
研发创新成为今年榜单的最大亮点。500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95%,创历史新高,且连续八年保持增长。华为、比亚迪等科技企业虽未公开具体研发数据,但从其专利数量和市场表现来看,研发投入均达千亿级别。这种“重研发”的趋势表明,中国企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创新驱动,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在所有制结构上,国企与民企的比例为251:249,呈现出微妙的平衡。国企在能源、交通、通信等战略性行业占据主导,而民企则在互联网、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表现活跃。例如,京东作为前十强中唯一的民企,代表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新能源企业排名大幅提升,折射出产业变革的新方向。
地域分布方面,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仍是500强企业的主要聚集地,但中西部地区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这些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0.15万亿元,较上年保持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这一成绩尤为难得,彰显了中国企业的韧性与活力。
总体来看,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反映出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国企民企协同发展的特征。这既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也为未来全球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