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罗永浩凌晨邀约贾国龙直播对谈:预制菜纷争能否借此拨云见日?​

   时间:2025-09-15 15:33:01 来源:上海证券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场围绕预制菜定义的商业纷争,正在餐饮行业掀起轩然大波。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与企业家罗永浩的隔空交锋,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质疑推向舆论中心,这场争议已从产品质量讨论演变为涉及行业标准、企业诚信与法律维权的复杂事件。

事件起因于9月10日罗永浩在社交平台的发声。他公开质疑西贝某门店菜品"几乎全为预制菜且价格虚高",并呼吁通过立法强制餐饮企业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这一言论迅速引发公众共鸣,#西贝预制菜#话题登上热搜榜。次日,贾国龙在媒体沟通会上强硬回应,称西贝"严格遵守国家规定,不存在预制菜",并宣布将对罗永浩提起诉讼。

为证明自身合规,西贝采取多项措施:公开13道争议菜品的制作流程手册,开放全国370余家门店后厨供消费者参观,推出"不满意可退菜"的专项菜单。贾国龙在接受专访时强调,西贝使用中央厨房预处理的原料需经门店二次烹饪,不符合国家对预制菜"加热即食"的定义标准。但罗永浩随即悬赏十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将争议推向白热化。

9月14日事件出现戏剧性转折。当日凌晨罗永浩宣布争议"告一段落",期待相关法规尽快出台。但数小时后,贾国龙在群聊中的完整发言截图流出,其中使用"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等词汇形容罗永浩。这引发罗永浩强烈反弹,他通过社交平台表示:"此事无法揭过,劝和者一律绝交",并在当晚直播间透露已咨询法务,认为贾国龙的言论构成名誉侵权。

法律层面的交锋随之展开。罗永浩直播间法务团队指出,相关言论经热搜传播已造成广泛影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同时,罗永浩呼吁曾食用西贝的消费者发起集体诉讼。截至目前,贾国龙尚未对罗永浩提出的直播对质邀请作出回应,这场纷争已演变为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行业标准界定与企业名誉维护的多维争议。

深层矛盾在于预制菜定义与公众认知的错位。2024年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明确,预制菜需具备"预制化+菜肴"双重属性,排除速冻面点、盒饭等主食类食品。但消费者普遍将"非现制"食品统称为预制菜,这种认知差异成为争议爆发的导火索。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预计2026年将突破7490亿元,但行业仍缺乏强制标注法规。

西贝并非首次陷入预制菜争议。作为中餐标准化代表企业,其定价策略长期面临"性价比低"的质疑。此次事件暴露出餐饮工业化进程中的核心矛盾:企业追求效率与标准化,消费者期待现制现做的品质感。当预加工食品以现炒价格销售时,信任危机便不可避免地爆发。

目前这场商业纷争已超越企业间矛盾,成为检验行业标准完善度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的试金石。在法规尚未强制要求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企业运营模式与消费者知情权,将成为餐饮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