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可转债市场成为私募机构关注的焦点。多家私募管理人旗下产品现身多只新上市可转债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显示出对这一品种的浓厚兴趣。
以胜蓝转02为例,该转债于9月10日上市,前十大持有人中聚集了聚鸣投资、汐泰投资和前海华杉投资等私募旗下产品。其中,聚鸣瑞仪持有6.19万张,汐泰东升1号和汐泰浩晟一号分别持有2.72万张和1.47万张,华杉永旭持有1.38万张。上市次日,该转债盘中价格一度攀升至188.76元/张,截至9月12日收盘报167.7元/张。
另一只转债优机定转也吸引了私募的集中布局。截至9月5日,南京盈怀私募及其6只产品累计持有48.72万张,合晟资产、青岛观澜投资、北京风炎投资等机构旗下产品也现身前十大持有人名单,合计持仓74.47万张,占比达62.06%。不过,随着优机定转于9月9日在北交所挂牌转让,南京盈怀私募次日即减持20万张,持仓占比降至23.93%。
金威转债同样受到私募青睐。深圳毕升私募的“必胜年年升1号”和深圳通和私募的“通和宏观对冲一期”分别持有4.74万张和3.13万张,位列第七和第十大持有人。该转债9月8日上市后,次日盘中价格最高达145.9元/张,截至9月12日收盘报139.32元/张。
从更广泛的数据看,私募对可转债的布局早已展开。根据Wind统计,截至今年中报,189只可转债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出现私募身影,涉及约90家管理人,累计持仓8256.95万张。其中,14只转债的私募持仓超过100万张,晶澳转债、三房转债、九丰定02和闻泰转债的持仓量均超500万张。
北京某私募基金经理分析,可转债兼具股性和债性,向下有债券利息保障,向上可通过转股分享股票增值,且支持T+0交易,成为优化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尤其在低利率、高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可转债为固收类产品提供了增厚收益的可能。
北京风炎投资是布局可转债最积极的机构之一。中报显示,其出现在40只转债的前十大持有人中,累计持仓1840.08万张,参考市值超20亿元。九丰定02和三房转债是其前两大重仓品种,分别持有600万份和499.12万份。不过,截至9月12日,三房转债的持仓已降至242.77万张。
九丰定02的正股九丰能源主营清洁能源、能源服务和特种气体,今年股价先抑后扬,9月9日创出历史新高32.65元/股,截至9月12日收盘报31.37元/股,年内涨幅14.79%。三房巷则主营瓶级聚酯切片和PTA,2023年以来连续亏损,但股价年内仍上涨14.67%。
百亿私募睿郡资产也在可转债市场积极布局。其产品现身17只转债的中报前十大持有人,累计持仓1663万张。闻泰转债是第一大重仓品种,持有538.38万张,晶澳转债和晶能转债分别持有323.97万张和250万张。闻泰科技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7.36%,闻泰转债年内涨幅10.53%;晶澳转债和晶能转债年内分别上涨29.49%和15.03%,但正股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年内分别下跌3.35%和19.97%。
其他私募中,高熵资产、合晟资产、理成资产和珠海立本私募的中报累计持仓分别达419.57万张、366.33万张、283.82万张和204.90万张。北京柏治投资、宁泉资产、南京盈怀私募和广东天创私募的持仓也超过100万张。例如,高熵资产旗下4只产品同时持有帝欧转债140.61万张,合晟资产和北京柏治投资则共同持有文科转债184.36万张。
不过,私募人士提醒,可转债虽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但仍面临价格波动、流动性和信用违约等风险。受权益市场走强和资金面驱动,当前转债价格和估值已处于相对高位,配置难度增加。Wind数据显示,中证转债指数自去年9月下旬以来持续走强,8月25日创2015年6月下旬以来新高495.1点,截至9月12日收盘报481.0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