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滴灌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滴灌投资”)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作为滴灌通集团旗下投资管理公司所管理的投资主体,滴灌投资虽与滴灌通无直接股权关系,但其上市被视为连接滴灌通澳交所与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纽带。若成功登陆港股,该公司有望推动“现金权”这一介于股权与债权之间的新型投资范式进入新阶段。
成立于2021年8月的滴灌通,自诞生之初便致力于将国际资本引入实体经济末端。然而,其首创的收入分成模式及通过“21章”规则冲刺港股的路径,始终伴随争议。所谓“21章”,是港交所为无实际业务、仅以投资为目标的公司设立的特殊上市通道。该机制不设盈利、市值或现金流门槛,但要求发售对象限定为专业投资者,并需每月披露资产净值以保障透明度。此类公司在港股市场已沉寂近15年,上一家通过该规则上市的中国新经济投资(HK:00080)目前股价已跌至仙股水平。
针对选择“21章”的考量,滴灌通创始人李小加在专访中坦言,此举并非追求便利,而是基于业务逻辑的必然选择。他以“中央厨房”比喻滴灌投资的角色:通过将分散的实体店铺现金流打包为标准化证券单位(RWC,现实世界现金流),解决传统投资者对非标资产的适配难题。“投资者需要现成的金融产品,而非自行处理底层资产。我们提供的RWC就像有机食品的标准化加工,让资金端能直接‘点餐’。”
李小加进一步解释,滴灌通的发展路径可划分为五个阶段。1.0阶段(2021-2023年)为模式验证期,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及6亿美元融资,投资超1.3万家小店,总额达44亿元人民币。2.0阶段(2024年初至今)聚焦系统化建设,完成清算结算、交易披露等体系搭建,形成澳交所雏形,并实现数百笔交易、数亿元规模。
当前迈入的3.0阶段,核心变革在于引入“末梢助投伙伴”机制。房东、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可通过断租、断供等方式约束投资对象,形成风险共担网络。同时,资产端从“多对多”撮合转向“一对多”标准化生产——由上市公司对接多个投资端,生产RWC产品后再分销至投资者。新推出的YITO机制(Yield in, Term out)允许投资期限随现金流达标的IRR回报率动态调整,解决了传统联营期固定导致的利益冲突。
对于4.0与5.0阶段的规划,李小加透露,若今年顺利上市,明年将同步启动两个阶段。4.0阶段侧重RWC组合的快速出售,通过买卖价差实现盈利;5.0阶段则探索数字资产互联,将RWC单位上链并接入Web3生态。他特别提到,香港近期发布的数字资产2.0宣言对滴灌通构成利好。“RWC作为实时披露经济活动的底层资产,上链后能降低信任成本,有望开辟数字投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