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近日宣布,正式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此次调查源于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代表国内相关产业提交的申请,该协会指出美国同类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对国内模拟芯片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根据商务部公告,调查申请于2025年7月23日提交,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相关规定。审查内容包括申请人资格、产品范围、国内产业影响等关键要素,初步证据显示申请人产量占比达标,且申请材料包含条例要求的全部内容及证据。
模拟芯片作为电子系统的核心组件,主要用于处理声音、温度、压力等连续信号,涵盖放大器、电源管理芯片、数据转换器等类型。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794.33亿美元,中国以450亿美元占比58.5%,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然而,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仅约11%,且集中于中低端领域,高端市场仍被德州仪器、ADI等美国厂商主导。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商务部在调查启动前一日(9月12日)宣布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涉及半导体、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中方回应称,美方行为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严重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损害企业合法权益。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前五大模拟芯片厂商占据52%市场份额,其中三家为美国企业。尽管中国市场需求占比近六成,但本土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例如,科创板26家模拟芯片公司中,16家营收不足50亿美元,而德州仪器2024年营收达156.41亿美元。今年8月,该公司更宣布对6万个型号产品涨价,涨幅最高超30%,凸显其市场主导地位。
不过,在政策扶持和国产替代需求推动下,国内企业正加速突破。圣邦股份、纳芯微等企业已实现车规级芯片批量供货,汽车、工业等领域的替代进程显著加快。从供应链看,国内设计公司主要依托台积电、中芯国际等代工厂,采用BCD工艺生产,供应链安全度较高。
此次反倾销调查若认定倾销成立,美国厂商产品可能被征收惩罚性关税,这将为国产芯片创造更大市场空间。业内分析认为,终端客户为规避风险,将加速采用国产方案,推动本土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