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围绕知名机器人企业伯朗特机器人的高层权力更迭与利益纷争,近日引发资本市场与行业的高度关注。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源于公司前任董事长尹荣造在业绩承压期间提出的一项争议性薪酬提案,最终演变为管理层全面洗牌的戏剧性结局。
据内部人士透露,2025年8月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一份《关于总经理固定月工资200万元的议案》引发激烈争论。该提案建议自当月起将总经理月薪提升至200万元,但最终仅获1票支持、4票反对而未通过。更令人震惊的是,就在议案被否决后不久,公司微信公众号突然发布一封以第十大股东君岚投资代表李博铮名义撰写的公开信,直指创始人尹荣造存在"掏空公司"的嫌疑。
公开信披露,尹荣造在7月29日以董事长身份提交的提案中,竟要求将公司未来十年全部净利润扣除1元后的资金作为个人奖金。这一要求被投资人代表斥为"羞辱股东底线的疯狂举动"。据知情人士补充,在此之前尹荣造还曾提出9位数年终奖的诉求,其激进行为与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形成鲜明反差——作为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位居行业前列的企业,伯朗特近年虽面临亏损压力,但核心业务仍保持稳定发展。
这场风波在资本市场迅速发酵。随着《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的深度报道,相关话题登上网络热搜榜,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成为行业热议焦点。就在舆论持续升温之际,伯朗特机器人于近日发布重大人事调整公告: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选举产生第五届董事会,原研发负责人杨医华升任总经理,李博铮当选董事长,而尹荣造仅保留董事及股东身份,未获具体管理职务。
新任董事长李博铮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当前首要任务是推动公司恢复新三板挂牌,并择机启动IPO进程以重塑市场估值。他特别强调:"伯朗特的品牌价值与企业实体应当切割看待,不能因个别股东行为影响公司长远发展。"这种表态与此前公开信中"伯朗特是伯朗特,尹荣造是尹荣造"的论断形成呼应,暗示管理层将着力厘清公司治理边界。
行业分析师指出,此次高层震荡暴露出家族企业向现代公司治理转型过程中的典型矛盾。随着"荣造一号基金"完成清算,尹荣造失去通过基金架构获得的40%投票权,或成为其激进行为的重要诱因。而新管理层迅速完成权力交接,并明确资本市场战略,显示出投资方维护企业价值的坚定立场。这场风波的最终走向,或将为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公司治理提供重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