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罗永浩西贝之争:预制菜争议下,炒菜机器人是破局关键?​

   时间:2025-09-14 00:10:29 来源:豹变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对西贝莜面村发起质疑,直言其菜品多为预制菜且价格昂贵,引发消费者对餐饮行业预制工艺的广泛讨论。这场争议不仅将西贝推上风口浪尖,更折射出消费者对预制菜知情权和价格合理性的强烈诉求。

罗永浩的吐槽迅速点燃舆论场。消费者纷纷表示,以现制菜品的价格消费预制菜,实属“花钱买失望”。尽管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回应称门店菜品均非预制菜,并开放后厨展示制作流程,但舆论压力并未因此消减。一句“一岁小朋友吃两岁西兰花”的调侃,精准戳中消费者对预制菜新鲜度和安全性的隐忧。更有人直言,反对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被蒙在鼓里”的消费体验。

餐饮行业长期面临“不可能三角”困境:出餐速度、品质口味与成本控制难以同时满足。传统现炒模式依赖厨师,虽能保证口味却效率低下、成本高企;预制菜或预制工艺虽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却因消费者认知偏差饱受争议。在此背景下,炒菜机器人成为部分餐饮品牌探索的新方向。

目前,乡村基、小菜园、老乡鸡等连锁品牌已引入炒菜机器人。在北京某乡村基门店,“无央厨、拒预制”的标语格外醒目。据店员介绍,机器人可自动投放调料,实现宫保鸡丁等菜品的标准化制作,但红烧肉等复杂菜品仍需厨师手工完成。老乡鸡的模式则更为保守,机器人仅负责翻炒,食材与调料仍由人工操作。

炒菜机器人被寄予厚望,其优势在于口味稳定、24小时待命,且能大幅降低对高薪厨师的依赖。某品牌招商人员透露,一台自动投料型炒菜机器人单价约4.68万元,使用寿命6至8年,折合每月成本不足700元。更关键的是,其模拟的“锅气”与人工炒制相差无几,尤其适合湘菜、川菜等家常菜系。

然而,消费者对炒菜机器人的接受度仍存疑。尽管商家宣称机器人出品可媲美月薪8000元的大厨,但部分食客认为,机器炒制的菜品缺乏“人情味”。更现实的问题在于价格:若餐厅通过机器人或预制菜降低成本,却未相应调整菜品价格,消费者自然感到“体验打折”。

餐饮行业的困境远不止于此。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北京餐饮收入同比下降3.6%,利润下滑45%。在消费动力不足、租金高企、价格战激烈的背景下,餐厅利润空间持续压缩,降本增效成为生存关键。但消费者对品质与价格的敏感度也在提升,二者矛盾愈发尖锐。

预制菜与炒菜机器人,究竟是餐饮行业的“救星”还是“过渡方案”?答案或许并不简单。从需求端看,二者均能提升出餐效率,为个性化菜品留出空间;但从消费端看,口味的主观性与价格的合理性仍是难以跨越的门槛。在这场由罗永浩引发的争议中,一个趋势愈发清晰:餐饮行业对预制工艺的透明化,已势在必行。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