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环节,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近期,一系列政策利好与市场数据释放出积极信号,彰显出这一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突破1.8亿千瓦,直接投资规模约2500亿元。方案强调,将构建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导、多技术路线协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储能项目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支持“新能源+储能”联合体参与市场竞争,并探索独立储能项目的市场化运营模式。这一政策框架为储能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
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达226GWh,同比增长97%,其中中国企业占据前九名,国内储能锂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90%。海外订单激增导致部分企业产能饱和,甚至出现“加价也排不了单”的现象。国家能源局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达7376万千瓦,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
行业预测显示,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突破1亿千瓦,2030年前全球装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在30%至40%。得益于全产业链优势,中国生产了全球70%以上的锂电池,多项储能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预测,到2030年,储能行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
资本市场对储能板块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据统计,A股27家储能概念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杉杉股份以10.8倍的增速领跑。该公司人造石墨材料出货量稳居行业首位,超长寿命储能负极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预计下半年将大规模投放市场。从估值水平看,16家业绩增长的企业中,骆驼股份、德业股份、比亚迪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显示投资价值凸显。
机构预测显示,16家储能概念企业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有望持续超过20%。资金流向方面,9月以来11家企业融资净买入超1亿元,先导智能以34.39亿元居首。比亚迪凭借36.48%的上涨空间成为机构最看好标的,长江证券分析指出,其高端车型布局与出海战略将推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产业盛会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2025世界储能大会将于9月16日至18日在福建宁德举行,以“储能新纪元 零碳启未来”为主题,聚焦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宁德将通过这一平台展示储能产业最新成果,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