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华为海思”)完成一轮重要的工商变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公开信息显示,原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徐直军正式卸任,由高戟接任该职位,同时公司管理层也进行了多处调整。有行业专家指出,此次人事变动可能体现了华为内部的管理轮换机制,也可能为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战略布局带来新变化。
作为国产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华为海思的发展既依赖于自身对国产化替代的持续投入,也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支持。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以来,A股市场中的海思概念板块(同花顺华为海思概念股指数)表现亮眼,整体涨幅接近38%。其中,11只相关个股涨幅超过50%,但也有6只个股年内股价出现下跌。
从财务数据来看,海思概念股整体业绩表现稳健。连续两年上半年,相关企业净利润均保持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合计超过9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这一数据反映出产业链企业在市场波动中仍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资金流向方面,海思概念股同样受到市场高度关注。截至9月11日,年内相关标的整体获得融资客加仓近20%,其中七成融资融券标的获得资金增持,15只个股加仓幅度超过30%。这一现象表明,投资者对海思产业链的长期发展前景保持乐观态度。
结合机构预测数据,进一步筛选发现,年内获融资客加仓超过10%,且机构一致预测2025年、2026年净利润增幅持续超过30%的海思概念股共有12只。其中,共进股份、晶赛科技、卓易信息等企业被机构看好,2025年净利润增幅有望超过100%。这些数据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反映出市场对海思产业链未来发展的积极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