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居民财富积累推动海外资产配置需求持续攀升,跨境理财通凭借不占用换汇额度、不受QDII限额约束、综合费率较低及产品选择多元等优势,成为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监管部门透露,该业务将迎来重大升级,3.0版本最快于年内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拟将试点范围从粤港澳大湾区扩展至全国重点城市。
据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开表示,在中央相关部委支持下,跨境理财通正酝酿三方面优化:一是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将北京、上海等具有强烈海外投资需求的城市纳入试点;二是丰富产品种类,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三是拓宽参与群体,提升市场活跃度。目前两地金融监管机构已启动3.0版本的调研论证工作,政策细节有望在年底前明确。
自2021年9月启动以来,跨境理财通经历两次重要迭代。初期仅限粤港澳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与港澳居民参与,34家银行作为首批试点机构。2024年升级至2.0版本后,14家证券公司获得试点资格,形成"银行+券商"双渠道服务模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末,累计参与个人投资者达16.46万人,其中内地投资者11.16万人,港澳投资者5.30万人。
资金流动数据印证了市场热度。2025年7月单月新增投资者2959人,通过资金闭环通道完成跨境汇划29.15亿元,其中南向通(内地资金出海)占比达99.6%。从区域分布看,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市贡献了87.1%的业务量,显示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主导地位。截至7月末,累计跨境汇划总额1209.19亿元,其中内地与香港间往来1096.73亿元,占比90.7%。
在机构竞争格局方面,银行渠道仍占据绝对优势。2025年7月,银行办理资金汇划24.64亿元,占当月总量的84.5%;券商办理4.51亿元,占比15.5%。但证券行业参与度呈现上升趋势,截至7月末券商累计办理资金汇划53.32亿元,较初期规模显著增长。当前1500亿元的跨境汇划总额度尚未用尽,为后续业务扩容预留充足空间。
中金公司财富管理国际业务负责人刁智海指出,业界对3.0版本充满期待,特别是地域扩展将释放一线城市高净值人群的配置需求。北京、上海作为金融要素集聚地,投资者对全球化资产配置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高,纳入试点后有望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产品种类的丰富将推动跨境理财通从"通道型"业务向"配置型"服务转型。
监管层面透露,3.0版本将着重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通过优化风险评级体系、强化产品适当性管理、建立跨境纠纷调解机制等措施,构建更安全的投资环境。技术系统方面,将推进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应用,实现资金流、信息流、产品流的全流程穿透式监管,确保业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持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