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罗永浩质疑引热议,预制菜市场B端C端谁在“买单”?​

   时间:2025-09-12 19:00:46 来源:大众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一场围绕预制菜使用的争议将知名餐饮品牌西贝莜面村推上舆论风口浪尖。起因是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条动态,直言“西贝菜品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该言论迅速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话题一度占据热搜榜单。

面对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他明确否认门店使用预制菜,强调全国370余家门店后厨均未采用预制菜品,并宣布将开放后厨供消费者参观。为证明自身立场,贾国龙还公布了罗永浩当日消费的详细菜单——5人用餐13道菜共计800余元,同时解释称西贝的中央厨房仅进行原料预加工,如将羊排切割成标准形状,但这类操作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这场争议的核心直指预制菜的界定标准。根据2024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被明确为“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需加热或熟制后食用的预包装菜肴”。2025年9月实施的《预制菜产品质量评价规范》进一步细化了行业标准。贾国龙特别指出,按照国家标准,主食类、面点类产品由工厂生产不属于预制菜,试图以此划清西贝部分产品与预制菜的界限。

尽管西贝极力否认使用预制菜,但预制菜市场的扩张势头不容小觑。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5年将突破6173亿元。记者梳理多家预制菜企业财报发现,餐饮企业(B端)是预制菜的主要消费群体,占比超过一半。以安井食品为例,其2024年上半年速冻调制食品、菜肴食品业务同比增长13.04%,产品覆盖火锅连锁、快餐品牌及麻辣烫连锁店,同时通过商超渠道触达家庭消费者。

与此同时,C端市场也在快速崛起。忙碌的上班族和年轻家庭成为预制菜的重要消费群体。在写字楼附近,白领小张从包里掏出预制饭团作为早餐;深夜加班归来的小李,花10分钟加热一份预制酸菜鱼,这样的场景已成为许多城市居民的日常。

餐饮企业青睐预制菜,成本与效率是关键驱动力。记者采访中东部地区一家广式餐厅时,老板王世德透露:“我们保留了面类汤汁的传统工艺,但蒸品类菜目70%已换成预制菜,成本明显降低。”对于连锁餐饮品牌而言,预制菜不仅能保证菜品口味一致,减少对厨师的依赖,还能提高出餐速度、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这些优势使其在餐饮业迅速普及。

然而,预制菜的快速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健康隐患是消费者最担忧的问题之一。有报道指出,部分预制菜钠含量超标,长期食用可能引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加工过程中蔬菜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易被破坏,肉类蛋白的生物利用率也会降低,营养流失问题不容忽视。

某券商消费行业研究主管高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预制菜为餐饮业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选择,适应了快节奏生活。但她同时提醒,预制菜可能导致餐饮同质化,削弱传统烹饪技艺的传承,加剧行业集中度,使小型餐饮企业面临更大竞争压力。对消费者而言,预制菜的普及也可能削弱饮食的文化体验和社交功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