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证券发布了其2025年度中期财务报告,揭示了公司在上半年所取得的显著业绩。据报告显示,中信证券在上半年实现了营业收入330.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4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7.1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9.80%;扣非归母净利润也达到了135.71亿元,同比增长28.91%。
尤为中信证券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创下了中期历史新高。截至6月底,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1.81万亿元,相较于去年年末增长了5.67%。这一系列亮眼的财务数据,无疑彰显了中信证券在资本市场中的强劲实力。
随后,在8月29日晚间,国内其他头部券商也陆续公布了各自的财报。其中,国泰海通因之前并购案产生的90亿元负商誉影响,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7.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3.7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2.79亿元,同比增长59.76%。不过,从扣非归母净利润的角度来看,中信证券依然稳居行业榜首,“券商一哥”的地位难以撼动。
在同日举行的中信证券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董事长张佑君和总经理邹迎光均出席会议,并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针对当前A股市场的行情,张佑君表示,今年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不断完善,稳市机制也日益健全。在这些政策利好的推动下,A股市场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展现出了充足的韧性,日均成交量和成交额均有明显提升,上市公司总市值更是突破了百万亿元大关,投资者信心和市场活跃度得到了有效提振。
在财报披露的同时,中信证券还公布了2025年度中期分红方案,这也是公司自2024年度以来第二次进行中期分红。根据方案,中信证券计划每股派发0.29元,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2.98亿元,占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32.53%。公司董事会秘书王俊锋在业绩会上透露,该分红方案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强调公司始终坚持积极回馈股东、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增强分红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可预期性。
从业务构成来看,中信证券上半年四大业务板块均实现了稳健增长。其中,经纪业务收入达到93.19亿元,同比增长21.11%;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为60.17亿元,同比增长22.32%;证券投资业务收入为144.97亿元,同比增长8.15%;证券承销业务收入为20.54亿元,同比增长19.16%。这些数据的增长,反映了上半年A股市场的活跃程度。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在上半年迎来了显著提振。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承销规模,都实现了大幅增长。财报显示,上半年中信证券共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36单,同比增加8单;承销规模达到1485.28亿元,同比暴涨365.66%。公司在承销规模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19.19%,头部效应愈发明显。
在境外业务方面,中信证券同样表现出色。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30单境外股权项目,同比增加12单;承销规模达到29.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07%。特别是在香港市场,公司业务增长最为显著。报告期内完成IPO项目18单、再融资项目9单,承销规模达到28.8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两倍。这些成绩的取得,无疑进一步巩固了中信证券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地位。
中信证券旗下公募板块华夏基金上半年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公司实现营收42.58亿元,同比增长16.06%;净利润为11.23亿元,同比增长5.82%。其管理资产规模更是突破了2.85万亿元,相比去年末增长了15.69%。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10万亿元,机构及国际业务资产管理规模为7492.85亿元。
尽管中信证券在上半年取得了显著的业绩,但自营业务的增长相对平淡。从四大业务来看,自营业务占总营收比例最高,达到43.87%,但该业务上半年增长不足一成。针对投资者关于自营业务权益投资和固收投资比例的提问,公司会计机构负责人西志颖回应称,自营业务持仓资产以融资类、固定收益类、客户需求对冲端股票为主,整体资产配置效果较好。公司坚持客需驱动为主的资产配置理念、稳健的资产配置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