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平安郭晓涛:服务为王,巨头如何突破同质化竞争?

   时间:2025-08-30 15:58:57 来源:时代周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平安,这家金融巨头,正站在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在2025年中期报告中直言不讳地表示,今年是平安成立37年来危机感最强、战略执行最深、服务升级力度最大的一年。

8月27日,中国平安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中期业绩发布会,马明哲携公司高层管理团队悉数出席。会上,他们详细回应了市场关心的投资策略、寿险改革及“AI in all”战略等问题。

尽管上半年平安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8.8%,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仍实现了3.7%的同比增长,达到777.32亿元。平安高管解释称,净利润的下滑主要受到并表平安好医生、发行可转债及600亿元股票投资浮盈不计入利润表等多重因素影响。马明哲评价半年报时表示,公司整体经营稳健,展现了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创新动力。

历经六年的深耕细作,由马明哲亲自挂帅的寿险改革终于迎来了红利收获期。上半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NBV)同比大幅增长39.8%。联席CEO郭晓涛在业绩会后的专访中指出,寿险改革带来的多渠道策略、“产品+服务”模式以及AI赋能的三重红利正在加速释放,成为驱动平安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的核心力量。他强调,公司对寿险业务全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郭晓涛自2023年9月起担任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及副总经理,负责主导“医疗养老”战略及金融赋能业务。他指出,当前金融行业尤其是寿险行业正逐步陷入同质化竞争,只有提供增值服务才能构建真正的差异化优势。平安通过布局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两大赛道,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医疗养老服务,并赋能金融主业。

郭晓涛用“四到”和“六最”来概括平安的医养服务体系。“四到”即“到线、到店、到家、到企”,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而“六最”则是实现让客户找到最合适的医生、医院、治疗方案、药物或药械、时间,并获得最满意的客户体验和治疗效果。

在推进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的过程中,中国平安希望实现“三高”+“三促”的效果。即通过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客户价值、促进业务成长和客户留存;同时,通过医疗健康养老服务赋能主业,促进销售、促进客户跃迁和促进客户留存。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近63%的个人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

寿险改革方面,自2019年11月启动以来,平安寿险改革已历经六年,如今步入了红利释放期。上半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近四成,达到223.35亿元。郭晓涛认为,低利率环境下,寿险已成为中产阶级财富配置的压舱石。经过“产品+渠道”的改革,平安寿险开始释放多渠道策略、“产品+服务”、AI赋能等多重红利,驱动业务持续增长。

在监管政策推动下,平安积极拥抱“报行合一”和个人营销体制改革。郭晓涛表示,这些政策有利于行业稳健发展,平安将坚决落实。他预计,下半年代理人队伍将持续优化,向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平安产险的综合成本率(COR)也明显改善,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上半年,平安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整体综合成本率95.2%,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车险业务通过科技赋能和费用精细化管理,实现了运营成本的持续下降。同时,新能源车险市场也成为平安产险的重点发力方向,上半年首次实现了承保盈利。

在资产配置方面,中国平安坚持“三可”原则,即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平安总经理谢永林表示,作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平安将适度加大权益配置,主要围绕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成长股和高分红的价值股进行投资。在负债端,平安持续从传统险向分红险转型,努力降低负债成本。通过一系列资产配置策略,平安有效提高了投资收益率,在负债成本和投资收益之间产生了良好的利差。

郭晓涛强调,在低利率时代,平安通过改革提高新业务价值率、投资回报收益率,降低费用率和赔付率,通过科技和AI赋能实现“三提两降”。同时,加强资产负债匹配,平衡客户、公司与队伍三方利益,从而实现“三差”均呈正贡献,确保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