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算力大会闭幕:AI驱动需求激增,行业携手共筑开放合作生态

   时间:2025-08-25 18:20:11 来源:上海证券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圆满闭幕,为期三天的盛会吸引了众多算力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头部企业参与。活动现场,各方积极寻求合作机遇,深入探讨算力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与产业生态协同策略。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动力,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算力总规模保持了约30%的年增速。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智能算力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的增长幅度将超过40%。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领导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将持续强化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算力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算力网络体系化高质量发展,巩固并提升信息通信业的竞争优势。

大会期间,《2025综合算力指数》报告发布,全面揭示了我国综合算力的现状。截至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到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更是达到了788 EFLOPS(FP1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解读报告时指出,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算力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算力布局优化、技术创新协同、网络设施超前建设以及算力应用场景丰富的推动下,我国算力网络综合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制造对数据存储需求的释放,我国存力规模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已超过1680EB,较2023年增长约40%。

存力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国产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在上游方面,长江存储QLC芯片单晶粒容量已达2Tb;中游方面,华为、曙光、浪潮等企业完成了从SSD控制器到整机的垂直整合;下游方面,金融、医疗、能源等行业已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国产化存储应用方案。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初步构建起不同时延的算力网络,包括1ms时延城市算力网、5ms时延区域算力网以及20ms时延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综合算力是释放大模型能力的关键,截至6月底,我国已发布的大模型数量在全球位居首位,达到1509个。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算力平台正式接入了包括山西、辽宁、上海等在内的10个省区市分平台,实现了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的全面贯通。同日,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7家算力中心也正式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国家超算互联网连接的骨干节点型算力中心数量突破30家,联合体成员数量超过200家。

为满足各界对更高标准、更复杂场景的算力需求,算力行业正以协同互补的方式共建产业新生态。在中国移动展厅内,一款不到2立方米的万全异构智算平台吸引了众多目光,该平台拥有64张计算卡,可大幅提升模型浮点计算利用率。这一成果的落地得益于国内数十家运营商、互联网企业、芯片厂商等联合打造的智算开放互联OISA生态。

大会期间,OISA 2.0协议正式发布,支持的AI芯片数量提升至1024张,带宽突破TB/s级别,AI芯片互联时延缩短至数百纳秒。这一协议的发布不仅标志着产业链上下游就共建、共享、共赢的开放互联技术路线达成一致,还将推动相关产品的技术升级与迭代创新。

在展会现场,浪潮数据的可演进AI云基础设施平台、超聚变的FusionOne AI、中国铁塔依托210万铁塔站址打造的算力及智能计算等展品,处处彰显着算力行业协同互补的产业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深入开展算力强基“揭榜”行动,并面向重点行业开展算力赋能专项行动,推动“智算生态圈”建设。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