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资本市场对机器人与计算机行业的关注度显著上升,相关板块的表现尤为活跃。根据Wind数据,截至8月8日,申万计算机行业在过去一个月内实现了6.44%的涨幅,而万得机器人主题指数的涨幅更是超过了10%。
这一现象背后,AI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重要推动力。天弘中证机器人ETF基金经理祁世超指出,机器人板块的投资潜力可以从产业阶段演进、AI深度融合、智能化升级以及资本市场的催化作用四个角度进行分析。他认为,机器人产业正在从传统工业机器人向更具科技含量的人形机器人方向转型,目前正处于从0到1的突破阶段,接近量产临界点。一旦进入量产,将可能复制新能源领域早期的成长路径,迅速实现从1到n的扩张。
祁世超进一步介绍,人形机器人作为AI硬件环节潜在空间最大的应用方向,未来成熟后将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乃至家庭等多个领域,市场空间广阔。政策层面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多地已将机器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积极推动技术研发与场景试点。产业资金和资本端也在积极行动,头部企业加速布局,机器人团队通过IPO、收购等方式寻求登陆A股,形成了产业发展与资本流入的良性循环。
然而,尽管前景广阔,机器人目前的落地情况仍需时间。祁世超表示,工业场景是机器人落地最成熟的领域,特别是在汽车制造等规模化生产场景中,国产替代的逻辑已经明确。而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突破点在于柔性制造环节,目前国内车企已开始试点,未来有望逐步替代人工。商业场景的机器人应用也在从概念展示转向实际落地,典型场景包括酒店配送、餐饮服务等。相比之下,家庭场景的落地仍需解决经济性、安全性与续航等问题。
在计算机板块方面,天弘中证计算机主题ETF基金经理洪明华认为,计算机板块的长线价值源于技术迭代的持续性、自主可控的必然性以及场景融合的广泛性。他指出,计算机行业的本质是技术创新的演进史,当前核心创新聚焦于生成式AI和智能驾驶两大方向。技术创新的加速迭代将为行业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
自主可控方面,洪明华介绍,信创产业是核心载体,已经从党政领域、金融能源等关键行业演进至全行业规模化替代阶段。随着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持续突破,国产替代正从技术突破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计算机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紧密,下游需求呈现多点爆发特征。例如,AI大模型在金融、医疗、教育、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国产产品已实现出海。
作为业内较早深耕指数基金的基金公司,天弘基金在这两大板块均有产品布局。根据Wind数据,计算机ETF(159998)是全市场计算机类ETF规模最大的产品,截至8月8日,该ETF最新流通份额为38.17亿份,流通规模超过35亿元。而机器人ETF(159770)则是深市跟踪该标的的最大规模产品,最新规模为66.17亿元,年内份额大幅增长。
洪明华强调,生成式AI是计算机板块的核心赛道,已形成“算力-模型-应用”的国产生态闭环,应用端正从效率工具向生产力转化。智能驾驶方面,2025年有望成为L3级商用元年,技术突破、成本下降与政策破冰形成三重驱动。信创产业则进入政策强支持、技术好用、生态完善的共振期,正在从行政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