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正经历一场由前沿科技驱动的深刻变革,传统业务模式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催生出全新发展动能。在2025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金融行业灯塔样板点"正式亮相,标志着国内保险业首个全栈自主创新的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投入使用。该平台具备千亿级参数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一体化能力,为行业数智化转型树立了新标杆。
这个位于上海的智能算力中心采用华为"算、网、存、云、管"协同的训推一体化架构,单日数据处理能力达20PB。通过软硬件深度优化,主流模型推理性能提升超50%,算力资源利用率提高25%,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总拥有成本。中国太保旗下太保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该平台已支撑60余个核心业务场景的AI应用部署,月调用量突破500万次且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在健康险理赔领域,AI技术展现出显著价值。传统人工审核模式需要800毫秒处理单张保单,而智能化系统将时间压缩至180毫秒,审核准确率提升至98%。2025年上半年,该系统月均处理健康险理赔案件超10万件,其中门急诊案件达3万件。这种效率跃升不仅优化了客户体验,更使理赔人员得以专注复杂案件处理,推动人效提升的同时有效抑制了保险欺诈风险。
中国太保的数智化转型呈现清晰的"三级跳"路径:第一阶段完成核心系统向鲲鹏云的迁移,30天实现60余个应用适配;第二阶段通过SaaS服务赋能20余家中小险企,构建行业生态;第三阶段确立"ALL IN AI"战略,计划到2027年全面扩大数字劳动力覆盖范围。目前公司科技团队规模突破1600人,技术人员占比达94%,为持续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技术攻坚过程中,华为与中国太保组建了跨领域联合团队。在硬件层面,通过器件级异常预警将平均无故障时长优化至行业领先水平;在软件层面,创新"训推共池"机制实现算力动态调配;在运维层面,集群计算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故障分钟级定位。这些突破验证了国产化技术栈的金融级可靠性,算力调度效率已超越部分国际主流方案。
双方合作模式创造了多重价值:技术层面实现从基础设施到AI工具链的全链路自主可控;业务层面沉淀出60余个场景的最佳实践;生态层面通过联合实验室输出行业标准。这种"技术可控、价值可见、生态可续"的模式,为全球金融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华为发布的金融智能体加速器FAB进一步强化了技术赋能。该平台依托华为的软硬件综合能力,结合生态资源与场景经验,已帮助40余家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太保的健康险理赔等创新实践,正成为全球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参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