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土菜馆风靡城市餐桌:鲜材现炒受追捧,但扩张隐忧需警惕

   时间:2025-09-28 12:41:05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两年,一股“土菜热”正席卷全国餐饮市场。从北京到深圳,从江西到安徽,各类主打地方风味、强调食材新鲜的土菜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都市人餐桌上的新宠。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与“土菜”相关的餐饮企业已超过11万家,仅今年前8个月就新增近2501家,日均搜索量超8万人次,同比翻倍增长。

所谓“土菜”,并非简单复制农家乐模式,而是通过商业化筛选,将地方食材、传统手法与现代消费需求结合,形成兼具乡土灵魂与城市适应性的味觉表达。在北京南三环,宋家庄鱼市·乡野土菜以红砖厂房、矮脚板凳和现捞活鱼还原南方市场场景,自开业以来持续排队;深圳农耕记则将山野丛林搬进CBD,推出“擂椒皮蛋配法棍”等创新菜品,证明土菜亦可时尚化。

这股热潮中,湘菜系土菜馆率先突围。广西起家的廖哥土鲫鱼凭借人均33元的极致性价比,三年内开出170家门店,南宁单月连开4家;而合肥“傻子土菜”虽门店不多,却以500平方米面积创下单月150万至160万元的营业额,被誉为“土菜天花板”。与此同时,赣菜、徽菜等地域菜系加速崛起,“赣不怂”“回家吃饭”等品牌在全国多点开花,形成“一地一品”的竞争格局。

土菜馆的爆发,本质是餐饮行业对“本味”的回归。反预制菜浪潮下,消费者对食材新鲜度的追求达到新高度。多数品牌将原材料陈列区搬进餐厅,活鱼现杀、土鸡现宰、蔬菜当日直送成为标配。农耕记宣称“90%食材来自乡下”,谢老九肉联厂则要求原料“超过28小时绝不售卖”。这种“透明化”操作,恰恰弥补了都市餐饮中最缺失的安全感。

在运营模式上,土菜馆普遍借鉴湘菜成功经验:打造爆款单品强化记忆点,如江西土菜主打“鲜辣小炒”;同时控制人均消费在40元至80元区间,既满足日常就餐需求,又通过轻商务包厢承接宴请场景。经济周期调整中,传统高端餐饮遇冷,而土菜馆凭借高性价比和“家常味”填补市场空白,成为新刚需。

轻资产模式是土菜馆快速扩张的关键。以民间粮仓为例,200平方米左右的门店布局商场或社区,租金与装修成本可控。早期廖哥土鲫鱼甚至从月租2000元的民宅起步,用报纸糊墙替代精装修,却因食材和口味优势实现生存。这种“低投入、易复制”的策略,使品牌在消费降级背景下依然保持扩张力。

然而,繁荣背后隐忧已现。部分品牌因跨区域扩张面临供应链、管理半径和口味差异挑战,而同质化问题更为突出——菜单高度相似,“剁椒鱼头”“小炒肉”成标配;装修扎堆“土+木+院子”风格,稀释了原生态特质。近日,主打湘西土家菜的“吃饭皇帝大”在上海的三家门店集体闭店,官方虽称“租赁合同到期”,但经营压力和服务问题早已显现,折射出快速扩张下的市场考验。

土菜馆的走红,实质是餐饮行业对“虚浮噱头”的反思。当“卷装修”“卷概念”成为过去式,回归食材本味、烹饪现炒和乡土体验,反而成为最持久的竞争力。那些能在味道、服务与差异化上形成独特优势的品牌,或将在这场“土菜革命”中脱颖而出。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