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券商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莞证券”)的上市征程迎来新节点。9月30日,深交所官网显示,这家成立于1988年的老牌券商提交了第七版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成为当前四家排队IPO的券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其控股股东已从民营企业变更为东莞市国资委,标志着这家区域金融机构正式迈入国资绝对控股时代。
回顾东莞证券的上市历程,可谓一波三折。2015年1月,公司正式启动上市辅导,同年6月递交IPO申请,成为广东地区首批冲击资本市场的中小券商。然而2017年5月,控股股东锦龙股份因涉嫌单位行贿被立案调查,导致IPO进程被迫中断。直至2021年2月,监管部门才恢复对东莞证券的IPO审核。2022年2月,公司首发过会,但因财务资料暂缓提交再次搁浅。随着注册制全面推行,2023年3月公司向深交所主板递交平移申请,此后历经多轮招股书更新,最终在2025年9月底完成第七次申报。
股权结构不稳定始终是制约东莞证券上市的关键因素。原控股股东锦龙股份长期面临高负债压力,频繁质押所持东莞证券股份。截至9月26日,锦龙股份质押的东莞证券股份达1.5亿股,占总股本的10%,占其持股比例的50%。更严峻的是,锦龙股份实际控制人杨志茂旗下企业所持6900万股东莞证券股份被司法冻结,占比4.6%。这些股权质押与冻结问题,直接导致公司IPO推进节奏受阻。
转机出现在2025年6月。东莞控股与东莞金控组成的国资联合体,以22.72亿元受让锦龙股份持有的20%股权。此次股权转让后,东莞市国资委通过投控集团、东莞控股、金控资本间接控制的股份比例从55.4%提升至75.4%,实现对东莞证券的绝对控股。最新招股书明确指出,东莞市国资委已能够对股东大会决议产生决定性影响,这意味着困扰公司多年的股权不确定性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业内分析认为,国资入主不仅优化了股权结构,更为东莞证券的资本扩张开辟了新渠道。东莞国资旗下的金控集团与东莞控股具备强大的融资能力和资源整合优势,未来有望在资本补充、公募基金设立及区域金融服务等领域提供战略支持。这种背景变化,使得东莞证券顺利通过深交所首轮问询的概率大幅提升。
从财务数据看,东莞证券正处于业绩修复与业务转型的关键期。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99亿元、21.55亿元和27.5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91亿元、6.35亿元和9.23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4.47亿元,同比增长40.9%;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66.6%。根据测算,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营收23.44亿至25.91亿元,净利润8.62亿至9.5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44.93%至60.18%和77.77%至96.48%。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A股市场回暖带动的经纪业务及投资收益改善。
尽管投行业务承压,东莞证券在债券承销与区域股权市场仍保持活跃。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债券承销收入3563.67万元,新三板推荐挂牌4家企业。与此同时,资管业务正成为新的增长点。2024年4月,公司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材料已被证监会接收,并计划适时启动香港子公司设立工作。
管理层调整也释放出战略转型信号。2025年2月,东莞证券聘任前招商资管总经理杨阳担任总裁。这位拥有超过20年金融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曾在美贝尔斯登、城堡投资、高盛、嘉实基金、华鑫证券等机构任职,并主导过招商资管的公募化转型。2023年7月,招商资管成为首家在“一参一控一牌”新规实施后获批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东莞证券引入杨阳,显然希望借助其在资管、公募及国际业务领域的经验,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此次A股IPO,东莞证券计划发行不超过5亿股新股,预计募资30.9487亿元,主要用于补充资本金,支持主业发展并增强风险抵御能力。随着股东结构稳定、盈利能力回升及管理层重塑,这家区域券商的上市之路似乎已看到曙光。但在券商行业分化加剧、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其能否借助国资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仍需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