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因一系列治理改革和高管变动成为行业焦点。据悉,原监管系统资深人士寇江华已正式获批担任公司董事长,同时兼任临时负责人,总经理的选聘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公司还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拔了两名副总经理,分别负责保险业务渠道及战略企划、资本运营工作。
随着天津国资2024年底完成首轮10亿元增资,渤海人寿正逐步摆脱“海航系”标签,成为中小险企风险处置与改革的典型案例。据了解,天津国资后续还将继续注资,以支持公司稳健运营和长远战略发展。
渤海人寿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总部设在天津自贸区的寿险公司。早期发展迅速,但2017年后经营状况恶化,累计亏损超过90亿元。股权问题也长期困扰公司,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约68%的股权处于质押或冻结状态。
寇江华的任命被视为渤海人寿治理改革的重要一步。公开资料显示,他拥有约18年的金融监管经验,曾在原保监会多个部门任职,并挂职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此后,他还担任过天津市滨海新区金融工作局局长等职务。市场普遍认为,寇江华兼具监管视角和市场化运营经验,有望带领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寇江华上任后,明确了公司战略发展的四个“重塑”方向:一是以党建引领重塑治理体系;二是推动稳健发展重塑资产质量;三是通过科技赋能重塑经营模式;四是优化资源配置重塑人才生态。
在高管团队建设方面,渤海人寿9月初发布公告,拟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两名副总经理,分别负责保险业务渠道和战略企划、资本运营工作。同时,总经理一职已空缺多年,相关选聘工作也在推进中。业内人士认为,中小险企推行高管市场化选聘,有助于打破路径依赖,为业务创新注入新动力。
目前,渤海人寿高管团队除董事长寇江华外,还包括副总经理燕伟、财务总监陈皓、总经理助理兼临时合规负责人宋兴明、董事会秘书陈龙、总精算师于川泳和临时审计责任人刘忠良。
天津国资的介入为渤海人寿带来了转机。2024年末完成的首轮增资使公司实现国资控股,经营状况逐步改善。据《渤海人寿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公司当年营业收入超过81.75亿元,总资产达505.7亿元。
在提升盈利能力方面,渤海人寿表示,公司正从负债端、投资端和内部管理三方面入手:一是优化保险业务结构,深化业务转型;二是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优化资产配置;三是推进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