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秋与国庆的假期叠加,白酒行业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关键的消费高峰期。与往年相比,今年“双节”期间,白酒市场呈现出一种理性而有序的新气象,尤其是以飞天茅台为代表的高端白酒,在消费逻辑转变的推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韧性。
河南百荣世贸商城内,酒商李总正忙着为“双节”备货。作为全国知名的酒水集散地,这里的气氛比往年更加热烈。“最近飞天茅台的出货速度明显加快,成交价也有所提升。”李总表示,随着节日临近,礼赠和聚饮需求激增,茅台酒成为少数能够保持渠道顺价的高端品牌。
上海地区的终端反馈同样积极。多家酒类流通企业负责人透露,节前一周,飞天茅台的成交价稳定在1900元至2100元/瓶之间,库存处于良性水平,动销速度符合预期。这一数据与茅台管理层近期开展的调研结果不谋而合。9月25日,为期一个月的秋季市场调研显示,全国16个省区的茅台酒终端动销环比增长约一倍,同比增长超过20%。
飞天茅台在高端礼赠市场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某头部酒水流通企业加盟商负责人指出,礼赠场景中,飞天茅台几乎是首选。“有送礼需求的客户都会指定购买,基本是按需采购,不需要观望或囤货。”这一现象反映出,茅台的需求并未因价格理性回落而减弱,反而因消费逻辑的转变更加稳固。
今年以来,白酒价格普遍回归理性,行业普遍认为这是市场重回健康轨道的标志。一位酒水流通渠道加盟商直言:“现在茅台价格更实在,反而更容易走货。”过去被动观望甚至“投资式囤酒”的客户,如今更愿意直接购买、即时饮用。他认为,这一变化代表市场逐步回归健康,对茅台作为消费品的本质需求正在放大。
贵州茅台广东省区销售负责人表示,价格理性化回归是一次“短期阵痛、长期利好”的健康调整,是茅台品牌价值从“投机符号”回归“消费本位”的必然路径。在这一背景下,茅台并未单纯依赖飞天茅台这一核心大单品,而是通过不断推陈出新,守住品牌价值壁垒,进一步撬动增量市场。
今年三季度,茅台推出了五星商标上市70周年纪念酒、“黄小西吃晚饭”系列文创产品、茅台1935尊享版等多款新品,覆盖收藏、礼赠、宴席等多个场景。这些产品凭借独特的定位与高附加值,迅速掀起消费热潮,有效承接了飞天茅台之外溢出的市场需求。
消费热情从节前一直延续至假期。10月1日,在广州地区的多家商超,消费者纷纷挑选茅台酒和系列酒作为假期聚会饮用酒品。一位正在挑选茅台1935的赵先生表示,送礼的酒节前已经买好,这次专门来选购茅台1935和金王子。“家里长辈喜欢茅台的酱香口感,这次准备了1935,酒体饱满,很适合团圆氛围。”另一位酱香酒爱好者林女士则表示,假期朋友聚会她首选43度飞天。“低度酒不会太厚重,搭配粤菜很和谐,适合边聊天边小酌。”
茅台在“双节”期间的亮眼表现,正是其面对行业调整期不确定性时,秉持长期主义、主动与渠道商坚定战略转型的成果。今年以来,茅台管理层开展了一系列密集且具有战略深度的市场调研活动,贴近一线捕捉真实的市场脉搏,携手渠道商将市场阻力转化为变革动力。
一位酒水流通渠道加盟商表示,这两年茅台与渠道的关系更加紧密,管控也更加精准。“我们规模较大,库存量也会多一些,但压力可控。因为厂商之间有明确的联动和稳定预期,这种协同感让我们更有信心。”
长期身处销售一线的贵州茅台广东省区销售负责人表示,大多数渠道商基于茅台强大的品牌张力,对茅台未来充满信心。渠道商们认为,从目前茅台的市场策略来看,已很大程度做到“以市场为中心”,但在产品结构优化、市场统筹能力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加强渠道的信任感,保证渠道利润的稳定性,是解决产品动销和品牌力建设的长期选择。这也是茅台战略定力的充分落地。今年以来,茅台通过厂商双方高效执行“三个转型”“四个聚焦打”“五个量比关系”等一系列措施,不仅稳住了传统高端礼赠市场,更积极培育新能源、生物科技、数字科技等新兴人群的消费潜力。
从广东地区观察,新客群主要来自金融、服务咨询、互联网科技、文艺与创意产业等行业的都市精英白领阶层。这些新客群有着“都市”“年轻”的标签,在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上更注重感受与体验,追求品质与社交货币。这也印证了贵州茅台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转变”的理念。
如果说过去的高价是资本与情绪的产物,那么如今的茅台,正在用理性消费、真实动销、渠道信心和积极转型,重塑更加稳健的市场逻辑。茅台在“双节”动销回暖,本质上是在行业深度调整中的一次战略胜利。当行业在调整期寻找确定性时,茅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积极姿态,以长期主义为牵引,与渠道共建健康生态,为行业带来标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