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酒类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市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作为行业头部企业,酒仙集团在变革中展现出独特的战略定力,通过产业链延伸与渠道深耕的双重布局,构建起新的竞争优势。集团董事长郝鸿峰在接受专访时透露,尽管行业整体处于调整期,但酒仙集团第二季度仍实现10%的增长,预计第三季度增幅将突破10%,这一数据为行业注入信心。
市场寒意已渗透至产业链末端。山东高桥市场一位酒商坦言,下游烟酒行数量锐减,部分老客户从每月四五次进货变为半年难见踪迹。"过去靠烟草业务维持成本,现在烟酒利润双双下滑,小店难以支撑。"这种终端萎缩引发连锁反应:拿货量减少导致二批商库存积压,进而加剧厂家库存压力,全渠道流动性陷入停滞。郝鸿峰指出,行业最焦虑的时刻出现在6、7月,当时白酒销售近乎停滞,酒企为冲刺半年报仍向经销商压货,形成两难局面。但随着消费逐步回归理性,终端动销已出现明显改善。
面对行业变局,酒仙集团选择向上延伸产业链、向下深耕渠道端的双轨战略。在上游领域,集团通过收购海外优质资产与布局国内核心产区,实现从渠道中间商向品牌运营商的转型。2017年收购法国龙马骑士酒庄,2024年在银川贺兰山建设高端茉莉花酒庄,打造集酿造与文旅于一体的综合体项目。白酒赛道方面,集团瞄准清香型白酒市场空白,在山西汾阳杏花村建设占地1000亩的金汾河酒厂,建成后将成为当地第二大清香型酒厂。郝鸿峰表示,此举旨在抢占清香型第二的市场地位,在蓝海市场中建立先发优势。
下游渠道建设同样关键。自2017年拓展线下门店以来,酒仙集团已在全国90%以上地级市布局1000多家门店,覆盖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今年8月推出的"酒仙超级店"计划,以"名酒只加10元"的定价策略引发关注。该计划未来三年将开出1万家线下门店,单店投资约80万-100万元,面积300平方米左右,主要聚焦四五线城市以降低运营成本。选品策略上,一、二线城市侧重500元以上高端酒,三、四线城市则聚焦100-200元主流价位段产品。
自有品牌建设是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核心举措。目前,集团自有产品条码数量占比达30%-40%,其中容大酱酒表现突出,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70%,新增400多个代理商。集团为容大酱酒制定长远规划,目标未来5-10年打造为年销售额突破100亿的酱酒品牌,主攻200-300元价位段盒装酒市场,以"高性价比"策略形成竞争优势。集团还在布局高端精酿啤酒市场,计划明年推出自有产品。
在区域布局上,酒仙集团将继续深耕广东、山东、山西等重点消费区域。通过三年时间实现线下门店突破1万家,同时推动容大酱酒代理商数量全年超1000个。资金与风险管控方面,集团秉持稳健原则,对酒庄建设、酒厂收购等长期重资产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确保资金链安全。郝鸿峰强调,行业已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过去野蛮增长、高毛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少喝酒、喝好酒"的健康理念正在普及,消费者更愿意为高品质产品买单。
从市场结构看,未来酒类销量可能下降,但销售金额将缓慢上升。竞争格局方面,中间商生存空间持续压缩,高性价比成为行业主题。线下市场虽将占据50%份额,但会呈现高度集中化趋势,全国性大型连锁企业将取代中小型烟酒店。三、四线城市因消费者对实体企业的信任感更强,将成为线下渠道布局的重点区域,为大型连锁企业下沉提供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