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芯片市场迎来一场震动——AMD与OpenAI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未来数年内部署总计6吉瓦(GW)的GPU算力。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AMD在AI芯片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更以“算力+股权”的创新模式,引发市场对AI行业格局重塑的广泛讨论。
消息公布后,AMD股价开盘飙升超37%,市值一度突破3679亿美元,尽管盘中有所回落,但最终仍收涨23.71%。更引人注目的是,相关看涨期权市场出现“狂欢”,部分本周到期期权开盘涨幅达上千倍,即使收盘也维持数百倍涨幅。这场资本盛宴的背后,是市场对AMD打破英伟达垄断、跻身AI芯片第一梯队的强烈期待。
长期以来,AMD在全球AI芯片市场始终扮演“追赶者”角色。据统计,2025年AMD在AI GPU领域的收入预计仅为65.5亿美元,不足英伟达的十分之一。而此次与OpenAI的合作,被视为其突破行业壁垒的“关键一跃”。根据协议,AMD将为OpenAI提供数十万块AI芯片,支撑其未来数年的算力需求。若按当前芯片单价估算,仅硬件采购即可为AMD带来数百亿美元收入。
合作的核心创新在于“股权绑定”设计。AMD向OpenAI授予特殊认股权证,允许后者在未来五年内以每股0.01美元的象征性价格购买至多1.6亿股普通股。若完全行权,OpenAI将持有AMD约10%的股份,成为重要股东。这一设计看似AMD让渡利益,实则暗含战略深意:通过深度绑定OpenAI这一AI领域“旗舰客户”,AMD既确保了长期订单,又为自身技术迭代和市场拓展争取了关键时间窗口。
股权行权条件的设计尤为精妙。首批认股权证需在“1吉瓦算力完全部署”后生效,后续批次则与“6吉瓦算力落地及关键技术/商业目标达成”挂钩。部分认股权证的行权还要求AMD股价达到600美元——较协议公布前收盘价涨幅近265%。这意味着,AMD必须通过技术突破和市场扩张实现业绩增长,才能让OpenAI获得股权收益。这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既倒逼AMD提升竞争力,也向市场传递了其对长期价值的信心。
对于AMD而言,此次合作的意义远超短期收入增长。作为生成式AI的领军企业,OpenAI的算力采购选择具有行业风向标作用。其选择AMD的Instinct系列芯片,相当于为AMD产品性能与可靠性“背书”,后续可能引发互联网公司、云服务商等客户的跟进采购,帮助AMD快速打开市场。同时,6吉瓦算力的部署需求将推动AMD与OpenAI深度协同,共同优化芯片架构与软件生态,弥补其在生态建设上与英伟达的差距。
更关键的是,AMD在AI供应链中的地位将显著提升。此前,OpenAI的算力采购几乎完全依赖英伟达,而此次引入AMD作为“双核心供应商”,意味着AMD将与英伟达平分AI算力爆发的红利。这种从“替代者”到“核心伙伴”的身份转变,或成为AMD打破行业垄断的突破口。
然而,狂欢背后也隐含风险。AI行业“闭环经济”的集中化趋势日益明显:资本、股权、算力向少数头部企业聚集,形成“利益捆绑、风险共担”的生态。这种模式虽能加速技术落地,但若OpenAI商业化不及预期,或AMD芯片出现技术问题,整个链条都可能受到冲击。AI行业目前仍以“烧钱换规模”为主,商业化变现速度远滞后于基础设施投入。AMD的数百亿美元收入需分多年兑现,且依赖OpenAI的持续采购,若未来AI行业降温或客户削减预算,其收入增长将面临压力。
竞争压力同样不容忽视。英伟达作为行业龙头,可能通过降价、推出新一代芯片等方式反击。凭借其在芯片性能、产能规模和供应链体系上的优势,挤压AMD的市场空间并非难事。不过,考虑到反垄断制约及企业战略考量,英伟达的反击力度可能有限。
这场合作对AMD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短期看,股价暴涨和收入预期为其注入强心剂;长期看,能否按计划完成芯片交付、兑现技术承诺,以及能否借助OpenAI的背书拓展客户、构建软件生态,将决定其能否真正打破英伟达的垄断,在AI芯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