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临近,企业福利采购进入高峰期。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京东政企业务,通过对百家企业采购负责人及千名职场人士的深度调研,发布了《2025年企业中秋采购趋势洞察报告》。报告显示,企业中秋福利采购正从“标准化”向“精细化”转型,灵活实用成为主流,地域与行业差异显著,数字化工具成为破局关键。
从企业采购端看,“效益”与“效率”成为核心考量。预算制定方面,40%的采购负责人将企业整体经营效益和利润作为首要依据,38%参考历史平均支出,33%严格遵循年初预算,凸显效益优先与计划约束的特征。成本意识已从直接采购成本延伸至隐性成本,49%关注商品单价,39%重视福利效果不佳导致的员工士气低落与人才流失风险,29%聚焦选品比价、沟通协调等内部管理成本,综合成本意识显著提升。
采购周期提前成为常态,超半数企业在8月启动采购,25%在8月初行动,19%甚至从7月开始筹备。然而,采购人面临两大矛盾:43%认为传统月饼礼盒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员工惊喜;42%受困于员工因性别、年龄、地域产生的需求差异,如年轻员工偏好数码潮玩,家庭群体更倾向米面粮油,标准化采购模式与多样化需求的碰撞日益激烈。
数字化工具成为破局关键。超七成采购人倾向包含电子卡券的福利方案,36%偏好纯电子卡券,34%选择“轻实物+电子卡券”组合,既减少物流损耗,又赋予员工自主选择权。线上采购渠道崛起,京东政企业务以40%的选择率成为线上首选平台,远超天猫(19%)与苏宁(10%),其供应链稳定性、发票管理能力与配送效率获企业高度认可。服务功能上,63%的采购人将“多地址下单”视为刚需,59%需要“一键群送礼”解决地址变更难题,58%认可“先收货后付款”的账期服务,数字化工具正从多维度重塑采购体验。
职场人的需求进一步推动福利转型。超六成职场人将中秋福利视为企业文化的体现,55.4%将“实用性强”列为首要考量,米面粮油、数码产品等刚需与实用好物最受欢迎;36.8%追求“产品有新意”,期待跨界联名、创意设计带来的惊喜;32.4%在意“产品有档次”,希望福利兼具使用价值与情感认同。福利形式选择上,40%偏爱电子礼品卡/券,看重按需兑换的灵活性;38.8%青睐“实体礼盒+卡券”的混合模式,仅21.2%倾向纯实体礼盒。
行业与年龄差异显著。制造业员工偏爱米面粮油、月饼等传统福利;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因平均年龄较轻,对数码产品、食品饮料需求更高,罗技无线键鼠、vivo商务机型成新选择;金融业从业人员年龄跨度大,生鲜与米面粮油更受欢迎。00后期待数码产品与食品饮料,90后则偏爱米面粮油和生鲜,中秋福利自带“行业班味儿”。地域特色也深刻影响福利偏好,呈现“南礼卡北粮油”“东多元西传统”的分化格局。广东、江苏等南方地区,礼品卡是核心选择,以广东为例,礼品卡成交金额占比45.9%,远超粮油调味(12.93%);北方省份如黑龙江,粮油调味(21.44%)占比超过礼品卡(15.85%),水饮冲调、家庭清洁等刚需品类占比也较高。
月饼作为中秋传统符号,地域分布呈现“南高于北、西高于东”特点。广西月饼在福利采购中的占比全国最高,岭南文化对中秋习俗的传承、当地中小企业预算有限的现实,让月饼成为低成本、高感知的“标配”;海南、湖南、湖北、江西等南方省份也有类似特征。而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月饼占比低,福利形式高度多元,数码潮玩、旅游补贴、家政服务券等新兴品类分流预算,传统月饼更多是仪式感点缀。
职场人对“自主选择权”的呼声日益强烈,近七成希望“我的福利我做主”。36.3%期待“多地址下单自由”,能将福利寄往老家、伴侣等不同地址;31.4%呼吁“票选淘汰鸡肋福利”,拒绝闲置无用的礼品。同时,跨品类组合需求旺盛,51.4%期待“月饼+健康饮品”“数码产品+洗护用品”等组合,满足家庭分享、日常使用等多元场景;35.9%期待户外用品适配假期短途出游,33.2%需要家政服务券解决家务负担,中秋福利正从节日礼品向生活助手拓展。品牌认可度上,华为、小米、苹果(数码),鲁花、金龙鱼(米面粮油),稻香村、五芳斋(月饼)等凭借品质口碑,成为职场人心中的“福利严选”。
尽管企业采购人与职场人视角不同,但在中秋福利上存在显著交集:双方都认可传统月饼礼盒并非唯一选择,采购人引入健康、数码等多元品类,职场人首选实用刚需;都拥抱电子卡券与混合模式,通过灵活性解决众口难调;都追求实用价值,拒绝“鸡肋”福利;都重视情感连接,采购人通过生鲜礼盒传递家庭关怀,职场人认可福利对归属感的提升作用。从市场整体来看,2025年企业中秋福利正经历从标准化供给到精细化运营的变革,京东政企业务等平台以40%的企业选择率、56.7%的职场人最佳体验认可,成为连接供需双方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