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白酒市场迎来消费高峰。作为行业风向标,贵州茅台在此次旺季中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市场活力,不仅核心产品表现稳健,更通过多维度布局实现需求扩容,为行业注入信心。
从终端市场看,飞天茅台的流通效率显著提升。河南百荣世贸商城酒商李总透露,节前两周起,飞天茅台日均出货量较平日增长三成,成交价稳定在1900-2100元/瓶区间,渠道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至7天以内。上海地区头部酒商反馈显示,9月下旬至今,茅台产品动销率同比提高25%,其中礼赠场景占比超60%,宴席场景占比达30%。
企业调研数据进一步印证市场热度。贵州茅台管理层在全国16省区开展的专项调研显示,9月终端动销环比增幅达98%,同比增幅21.3%。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结构性变化——76%的购买者明确表示“按需采购”,仅有14%的消费者存在少量囤货行为,这与过去“追涨杀跌”的投机性购买形成鲜明对比。
产品矩阵的多元化布局成为新增长点。三季度以来,茅台相继推出五星商标70周年纪念酒、“黄小西吃晚饭”文创系列、茅台1935尊享版等12款新品,覆盖收藏、商务宴请、家庭聚会等六大场景。在广州天河城商超,消费者王女士一次性购买6瓶茅台1935用于家庭聚会,“酱香浓郁且价格亲民,长辈们都很认可”。数据显示,新品上市首月即贡献超15%的销售额增量。
消费群体扩容现象尤为突出。在深圳南山区的茅台体验店,金融从业者陈先生选购了2瓶茅台金王子作为部门团建用酒,“同事们更看重品质而非价格标签”。据广东省区销售负责人介绍,新兴消费群体中,35岁以下客户占比从去年的18%提升至27%,主要来自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科技等行业,其消费特征呈现“场景细分化、决策理性化、体验社交化”三大趋势。
渠道生态的优化调整功不可没。今年以来,茅台实施“三个转型”战略(产品转型、场景转型、服务转型),通过“四个聚焦打法”(聚焦核心市场、聚焦核心客户、聚焦核心场景、聚焦核心产品)和“五个量比关系”(供需比、库存比、动销比、客群比、场景比)的精细化管理,将渠道库存周转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某头部流通企业加盟商表示:“现在价格更贴近消费价值,周转速度比去年同期快40%,终端信心明显增强。”
这种转变在终端消费逻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北京朝阳区某烟酒店老板指出,过去消费者购买茅台时,60%会询问保值空间,现在90%的客户只关心饮用场景适配性。价格理性回归促使消费本质回归——从“金融属性”转向“使用价值”,从“囤积居奇”转向“即时消费”。正如行业分析师所言:“当价格泡沫被挤出,真实需求反而得到释放,这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