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荀玉根、王开深度剖析:股市强势上扬与经济疲软并存现象背后逻辑

   时间:2025-09-22 02:45:18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A股市场与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明显背离态势。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放缓至5.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仅增长0.5%,PPI同比下跌2.9%,CPI同比下降0.4%,通缩压力持续显现。企业盈利方面,全A及全A非金融板块中报净利润累计同比分别仅为2.42%和0.98%,较一季度增速明显放缓。然而,与疲软的经济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股市场在8月加速上行,上证综指全月大涨7.97%,创下近11个月最佳月线表现,成功站上3800点,沪深两市日成交总额多次突破3万亿元,港股市场同步走强,恒生指数实现月线四连阳,站稳25000点。

从全球市场对比来看,尽管欧美股市表现不俗,但A+H股年初以来表现依然优于美、欧、日等主要市场。上证综指年内涨幅达13.6%,恒生指数涨幅达31.67%,而标普500、Stoxx50和日经225的涨幅分别为11.47%、10.71%和12.22%。这种“股强经弱”的现象引发市场热议,不少观点认为这轮行情是“水牛”,但深入分析发现,股市上涨背后存在坚实的产业逻辑和业绩支撑。

今年A股行情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特征。从宽基指数看,创业板指、科创50年内涨幅分别达44.56%和39.58%,沪深300年内涨幅14.3%,而中证红利年初以来下跌2.82%。行业方面,通信和有色表现最为亮眼,年内涨幅分别达63.03%和49.27%,而煤炭、食品饮料和石油石化等行业则普遍承压。主题指数中,光模块、覆铜板和玻璃纤维三大方向领涨,概念板块以创新药、国证算力和创业制造表现突出。

科技板块成为本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力。以算力为代表的少数科技龙头贡献了科技类指数涨幅的一半。在沪深300指数年内14.3%的涨幅中,新易盛、中际旭创等四大权重股合计贡献140点,前15只个股贡献近一半涨幅。科创50指数年内39.6%的涨幅中,中芯国际等三只个股就贡献了205点。这种高度聚集化的行情特征与美股“七巨头”现象类似,显示出资金对科技龙头的强烈偏好。

科技股上涨背后是坚实的产业逻辑和业绩支撑。随着AI浪潮持续演绎,海内外科技巨头纷纷加大算力资本开支。北美四大云厂商2024年资本开支达2283.43亿美元,同比上涨54.85%。全球算力规模扩张背景下,算力芯片巨头英伟达成为AI时代“卖铲人”,股价和业绩持续向上突破。A股算力科技企业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在光模块、PCB等细分领域深度绑定海外算力巨头。今年上半年,以“易中天”为代表的光模块企业归母净利累计同比增速达128%,业绩持续验证产业逻辑。

回顾历史,基本面的改善会逐渐扩散。在2012-2015年牛市中,科技板块受益于移动互联网浪潮,基本面率先回升,计算机归母净利增速从2013年一季度的3%升至2016年一季度的175%。2019-2021年牛市中,科技产业链尤其是硬件端盈利回升明显,电子净利增速自2019年一季度的-13%回升至2020年三季度的28%。此后在稳增长政策发力下,顺周期板块盈利逐渐修复,新能源产业也迎来爆发期。

从股价表现看,牛市中期价值类行业存在阶段性补涨机会。在2012-2015年牛市中,科技行业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领涨,随后金融地产在2014年9月至12月期间补涨,涨幅达78%。在2019-2021年牛市中,消费和科技在2020年2月至7月领涨,随后周期指数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补涨,涨幅达20%。这种阶段性风格再平衡的特征在本轮行情中也可能出现。

当前科技大趋势不变,但风格可能阶段性再平衡。本轮行情始于宏观政策导向转向抗通缩,中长期看促转型仍是关键,叠加AI浪潮引领下科技产业周期向上,科技依然是行情主线。不过,自2025年4月以来科技板块涨幅已较为显著,借鉴历史经验,牛市中期价值板块或存在补涨机会。具体而言,地产板块因政策决心强大、楼市基本面积极变化,存在重估潜力;白酒等消费板块因估值低、股息率高,性价比凸显;券商板块因股市行情回暖、成交放量,未来利润增速有望进一步回升。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