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因预制菜争议成为舆论焦点。事件起因于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公开批评,称其用餐时发现西贝菜品多为预制菜且价格偏高,呼吁通过立法要求餐饮企业明确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针对这一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强调旗下门店"没有一道菜属于预制菜"。他解释称,国家对预制菜有明确界定,而西贝的烹饪流程中,所有热菜均在门店现场制作完成。不过他也承认,馒头等主食类产品在中央厨房完成蒸制后配送至门店加热,但这类产品根据国家标准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贾国龙进一步区分了"预制"与"预制菜"的概念。他表示,企业确实存在预加工环节,例如将羊排切割成标准形状,但这些属于原料预处理。真正的预制菜是完成烹饪后冷冻保存的成品,而西贝的配送模式仅涉及原料处理,与预制菜存在本质区别。
这场争议也引发了公众对预制菜行业规范的关注。据第一财经报道,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制定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该标准有望首次明确预制菜的定义边界,并要求餐饮企业披露预制菜使用信息。
多位食品行业专家建议,应通过强制性法规要求餐饮企业公示预制菜使用情况。目前市场上预制菜定义模糊,部分企业将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与成品预制菜混为一谈,消费者难以区分。新标准的出台或将终结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
9月13日晚间,罗永浩通过社交媒体表示:"西贝争议可以告一段落,期待国家法规尽快落地。"他同时透露将回归本职工作,并感谢公众对此事的关注。这场由社交媒体引发的餐饮行业讨论,最终推动了对预制菜监管的制度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