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上海创智学院:90后导师领航、博士CEO冲锋、机器人逐梦世界冠军​

   时间:2025-09-13 00:20:51 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徐汇滨江北杨人工智能小镇,一座年轻的学院正以独特的姿态书写创新篇章。上海创智学院成立仅一年,已汇聚600余名师生,在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土壤中,构建起充满活力的育人生态与创新体系。这里没有传统学术机构的刻板框架,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创、产业协同的全新模式,成为观察中国前沿科技教育的重要窗口。

90后导师刘鹏飞的办公室位于学生工位区,门始终敞开。他的白板上布满深夜头脑风暴的痕迹,密密麻麻的公式与创意记录着团队突破的轨迹。这种“无边界”的科研场景,源于他对“三个低概率事件”的深刻认知:智能革命的浪潮、学院模式的独特性,以及资源向师生倾斜的机制。“站在时代交汇点,我们必须成为撬动未来的支点。”他带领团队研发的“能动认知大模型”在周年庆上亮相,标志着AI从“思考”向“创新”的跨越。过去一年,他5时40分到岗的记录,印证了“拼命才能优秀”的学院信条。

学院的电梯间常上演“即兴研讨会”。刘鹏飞与同事从4楼到11楼的短短几分钟,便能碰撞出新的合作火花。这种“随时随地创新”的氛围,渗透在每个角落。学生空间的横幅“努力才能及格”与导师的行动形成呼应,而国际开发者社区对团队开源项目的热烈反馈——GitHub超5700颗星、HuggingFace超10万次下载——则印证了这种模式的全球影响力。学院首创的“认知能动数据加工工艺”与“AIxAI超智能”体系,正在重新定义科研与产业的边界。

在首届创智未来大会上,“博士CEO”成为最耀眼的群体。2024级直博生陈明阳的“群联矩阵”项目,将集群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城市安防、物流、农业与应急救援。他的工位抽屉里藏着公章,三个屏幕同时处理技术对接、订单洽谈与投资人沟通。“学院‘一生一策’的培养模式,让我敢于跳出论文的框架。”这位曾经的“i人”博士,如今在健身房锻炼肱二头肌时调侃:“健康创业才能赢得投资人信任。”他的转变,折射出学院对“冒险精神”的鼓励。

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的结合,在创智学院体现得淋漓尽致。曾任职GoogleX与DeepMind的罗剑岚,将具身智能的研究目标锁定“向上捅破天,向下能落地”:一方面挑战机器人斯诺克世界冠军,证明技术天花板;另一方面在工业产线实现柔性化复制,赋能中国制造业转型。他组建的创智—智元联合实验室,通过真实数据与算力共享,构建起“论文原型”到“体系标准”的转化通道。

学院的多元化生态远不止于此。通过“核心师资+产业协同+动态兼职”模式,31所高校、科研机构与头部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50余家企业累计捐赠5亿元,支撑“项目制”实战遴选;依托创智未来中心打造的加速体系,已孵化10家师生创业企业,吸引近5亿元资本注入。万P级算力与10PB级数据中台的建成,让大模型运行于“中国芯”,AGI基石向全球共享。

这场创新实验的深层逻辑,在于对“人”的重构。学院以“家国情怀、创新胆识、内在驱动力”为标尺,打破唯论文评价,在解决真实问题中鉴别人才。当AIGC互动机器为参会者生成“二次元”元宇宙身份卡时,创智未来奇境的轮廓已然清晰——这里不仅是科研的试验场,更是一座城市创新活力的缩影。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