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预制菜万亿赛道群雄逐鹿,安井、三全等A股企业谁能脱颖而出成巨头?

   时间:2025-09-12 23:50:13 来源:市值Observation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持续升温,成为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双重焦点。这个规模突破万亿的赛道,正吸引着速冻食品企业、餐饮巨头和原料供应商等各路玩家竞相布局,一场关于供应链效率与品牌影响力的较量悄然展开。

在速冻食品领域,安井食品凭借冷链物流与加工技术的双重优势,成为预制菜赛道的先行者。其2018年成立的冻品先生品牌专注C端市场,2021年收购新宏业、新柳伍强化小龙虾供应链,2022年设立的安井小厨事业部则瞄准B端餐饮客户。这种"双线并进"的战略,使其速冻菜肴业务在2022年实现爆发式增长,形成覆盖全渠道的产品矩阵。

三全食品的转型之路则充满挑战。作为速冻米面市场的龙头企业,三全与思念、湾仔码头合计占据超60%市场份额,但该领域增速已放缓至年均5.58%。面对增长瓶颈,三全2014年就开始为7-11等便利店供应菜肴便当,但真正发力预制菜是在2020年行业爆发期。2022年推出的微波炒饭系列,标志着其从传统速冻米面向预制菜深水区的跨越。

新势力企业的崛起正在改写行业格局。以肉禽类预制菜为主的味知香,凭借近200个SKU构建起产品壁垒;思念系企业千味央厨依托百胜、肯德基等大客户资源,在2022年推出岑夫子等三大C端品牌,完成从B端供应链向消费市场的延伸。这些企业通过差异化定位,在细分领域建立起竞争优势。

餐饮企业的跨界布局同样引人注目。广州酒家凭借月饼业务实现年均13.58%的复合增长后,将预制菜作为第二增长极。其速冻盆菜、盐焗鸡等粤式产品毛利率达36.1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全聚德则在2021年推出30个品类的预制菜产品,覆盖烤鸭、川菜、鲁菜三大菜系,试图通过品牌延伸破解业绩困局。金陵饭店等老字号也纷纷加入战局,推动预制菜从B端厨房向C端餐桌渗透。

当前预制菜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B端餐饮客户对成本控制的严苛要求,与C端消费者对品质、便捷的双重追求,共同构成了行业发展的双重驱动力。企业需要在冷链物流、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环节构建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这片蓝海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参与者持续涌入,行业洗牌期或将提前到来,留给后来者的市场窗口正在收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