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近日宣布,拟通过定向增发股份的方式收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持有的中芯北方49%股权。交易完成后,中芯国际对中芯北方的持股比例将从51%升至100%,实现全资控股。此次收购旨在进一步强化母公司在成熟制程领域的竞争力,并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根据公告,本次发行价格定为每股74.20元,较公司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8月29日)收盘价114.76元折让约35%。中芯国际股票自2025年9月1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并于9月9日复牌。市场分析认为,此次定价策略兼顾了股东利益与收购效率,体现了管理层对标的资产价值的认可。
中芯北方作为中芯国际旗下核心子公司,专注于12英寸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核心工艺覆盖28nm、40nm等成熟节点。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79亿元,净利润16.82亿元,业绩表现亮眼。其产能主要服务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物联网等下游市场,与中芯国际另一子公司中芯南方形成互补,共同支撑了母公司二季度92.5%的整体产能利用率,环比增长2.9个百分点。
从财务数据看,中芯国际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23.5亿元,同比增长22%;毛利率提升至21.4%,较去年同期增加7.6个百分点。分析师指出,中芯北方贡献的利润占比显著,收购完成后其全部收益将并入母公司报表,预计将直接增厚中芯国际的净利润水平。尽管此次交易可能导致股权稀释,但民生证券等机构仍看好其长期价值,维持“推荐”评级。
此次并购并非孤立事件。就在数日前,华虹半导体也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上海华力微97.5%股权,重点布局28nm工艺平台。业内人士认为,这两起并购反映出中国半导体企业正通过资源整合加速产能优化,以应对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挑战。
中芯国际的扩张路径始终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自2014年国家大基金成立以来,公司多次获得战略注资,推动其从14nm制程向更先进节点突破。2025年,随着全球芯片需求回暖,中芯国际此次并购被视为巩固本土半导体生态的关键一步。尽管在7nm以下先进制程领域仍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但公司在成熟制程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地位,为其提供了稳定的增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