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之际,天诺集团核心流量操盘手赴骁遥(本名付晓东)提出,企业需在"自知领域"深耕细作,在"未知领域"勇于突破,方能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位长期研究兴趣电商组织效率的专家指出,2025年行业正经历流量成本飙升、消费者行为理性化、人效压力加剧和资本退潮等多重考验。
流量生态的剧变尤为显著。千川广告竞价体系导致ROI持续走低,去年10万元投入可带来100万营收,今年同等预算仅能产出50万。消费者从"冲动消费"转向"价值消费",品牌定位模糊、产品同质化的企业再难通过直播爆单。更严峻的是,融资环境收紧迫使企业告别"讲故事"时代,必须依靠真实业绩和现金流生存。
内部管理困境同样突出。传统"大锅饭"薪酬模式导致优秀人才流失,普通员工缺乏动力,管理内耗甚至超过外部竞争压力。赴骁遥提出的"依岗定薪"机制和"目标责权式动态薪酬绩效体系",通过将岗位价值、目标结果与薪酬强关联,已在多家电商企业验证其有效性,显著提升组织执行力和盈利能力。
在稳住基本盘方面,企业需聚焦三大核心:强化产品力建设,将爆品打造为流量放大器而非依赖广告烧钱;优化人效管理,建立"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动态激励机制;构建稳定现金流体系,重视复购率提升和库存周转优化。某美妆品牌通过实施动态薪酬后,核心团队流失率下降40%,季度人效提升25%。
转型突破口则集中在三个维度:兴趣电商带来的内容种草机遇,AI工具赋能的全链路效率提升,以及品牌化建设的长期价值。某服饰企业通过AI选品系统将新品开发周期缩短60%,某3C品牌通过精准内容营销使转化率提升3倍。这些案例证明,技术驱动和品牌沉淀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面对短期爆发与长期积累的矛盾,企业需要警惕数据陡增背后的脆弱性。某家居品牌曾创造单日千万级GMV,但因供应链和复购体系薄弱,三个月后业绩回落70%。这印证了赴骁遥的观点:真正的成长来自复利效应,需要年复一年的产品优化和用户运营沉淀。
在行动策略上,专家建议电商企业:首先建立薪酬绩效与目标的强绑定机制,确保人力成本投入产出比;其次在细分市场寻找增量机会,如跨境小众市场、AI客服等赛道;最后坚持长线思维,将每次困境视为提升组织韧性的训练场。某母婴品牌通过聚焦细分品类和智能化运营,在行业整体下滑时实现15%的逆势增长。
这条转型之路充满挑战。某跨境电商创始人回忆,在推行动态薪酬初期遭遇团队抵制,但坚持三个月后,核心成员人均产出提升40%,企业最终走出亏损泥潭。这种"自渡的孤独"正是企业家成长的必经之路,正如赴骁遥所言:"没有一次卓越不需要经历风雨,最终留下的必是能扛住压力、走出困境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