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近日拉开帷幕。在启动仪式上,上海市商务委总经济师罗志松系统梳理了“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上海商务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用“更强、更优、更高”三个维度勾勒出城市商业发展的立体图景。
在贸易枢纽功能建设方面,上海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2024年口岸进出口总额突破11.0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6.5%,稳居全球城市首位。更值得关注的是贸易结构的深度优化:一般贸易占比提升至60%,民营企业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比达41.2%。今年前7个月,全市进出口增长3.4%,出口增速达10.7%,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跨境电商年均增速超过35%,离岸贸易收支规模较2020年翻番至800亿美元,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分别实现13.3%和11.99%的年均增长,2024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2521.7亿美元,数字交付服务进出口达1095.3亿美元。
外资利用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成为另一大亮点。“十四五”期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980亿美元,年均新设外资企业超5700家,在全国的占比从14%提升至15.2%。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占比从37.2%跃升至75.4%,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050家,研发中心623家,其中亚洲以上区域总部157家、全球研发中心19家。通过推出“投资上海·共享未来”海外行活动、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发布全国首本外商投资权益保护白皮书等创新举措,上海持续优化外资服务环境。
制度型开放领域的突破为上海商务发展注入新动能。自贸试验区80项试点措施全面落地,其中77项政策在全国推广。服务业扩大开放首轮89项措施有序实施,外汇便利化、QFLP试点等创新举措相继落地。在重大开放平台建设方面,“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形成10项制度创新成果,实现4项全国首创,东方枢纽商务合作区先行启动区预计年底完成封闭验收并投入运营。
面对“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上海商务系统正以国家战略为引领,持续强化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通过稳外贸、稳外资的组合举措,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从贸易结构优化到外资质量提升,从制度创新到平台建设,上海正以全方位的开放姿态,书写着新时代商务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