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修订后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标志着市场期待已久的公募基金销售费率改革正式落地。此次改革的核心在于优化基金认购、申购及销售服务费率结构,切实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场存续债券型基金共7353只(分份额计算),总规模达10.87万亿元。其中,3621只债基的申购费率上限超过0.3%,对应规模8.28万亿元;1387只债基销售服务费率突破0.2%,涉及规模3565.88亿元。货币基金方面,451只产品销售服务费率高于0.15%,合计规模9.28万亿元。
法询金融研究院测算显示,若新规全面实施,货币基金每年可节省销售服务费约97.1亿元,指数基金及债券基金预计年省费用4.2亿元,两者合计每年为投资者减负1101.3亿元。这一数据凸显了费率优化对市场成本的实质性影响。
此次改革对债券型基金费率结构作出明确调整: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统一降至0.3%,销售服务费率上限压减至0.2%/年。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则从0.25%下调至0.15%/年。据统计,当前市场上超过费率上限的债基和货基将面临整改,而费率已达标或免收服务费的5767只债基则不受影响。
新规对持有期费率规则的调整引发市场关注。根据规定,非货币公募基金将按持有期限分档收取赎回费:持有不足7日收取不低于1.5%的赎回费,7-30日收取不低于1%,30日-6个月收取不低于0.5%。目前债券基金中,超过半数产品以7日为分界线设置费率,短债基金普遍采用"7日内1.5%、7日后零费率"模式。
市场机构分析指出,此次改革对不同类型投资者影响各异。截至2025年6月末,债券基金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达82.8%,持有规模约8.9万亿元。国盛证券固收团队认为,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偏好中长期债基,且委外投资主要基于免税和交易需求,受费率调整影响较小。但理财产品因负债端期限较短,持有短债基金规模较大,费率优化可能导致其调整持仓结构。
华西证券研究显示,当前6218只基金最高赎回费率为1.5%,涉及规模9.74万亿元;1131只基金最高赎回费率低于1.5%,这部分产品将面临费率整改。值得注意的是,新规要求持有期超过1年的股基、混基、债基份额不得收取销售服务费,预计可为投资者额外节省27亿元费用。
市场人士提醒,当前费率改革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5日。根据规定,已发售基金需在新规实施后6个月内完成合同修改等调整工作。华源证券固收团队指出,即便正式文件保持现有条款,存量产品仍有较长的调整窗口期,预计理财、年金等流动性要求较高的资金将逐步转向债券ETF等工具。
债市反应方面,截至当日收盘,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全线上行,其中1年期活跃券收益率上行3.5BP至1.3900%,2年期上行2.5BP至1.4250%。市场分析认为,费率优化虽长期利好投资者,但短期可能引发部分产品赎回压力,需持续观察机构行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