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罗永浩力推康师傅“特别特”泡面,高端化能否挽救方便面市场冷遇?​

   时间:2025-09-08 23:06:00 来源:BT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罗永浩身着黑色T恤,在抖音直播间里举起那桶标价13.3元的“特别特鲜泡面”时,这场被冠以“泡面革命”的营销大戏正式拉开帷幕。三名身着泡面造型的人偶跳着魔性舞蹈,背景板上“九年磨一面”的标语格外醒目。这场看似科技感十足的发布会,实则是康师傅为挽救持续下滑的方便面业务,打出的一张高端化与流量牌。

“这不是简单的产品升级,而是对泡面品类的重新定义。”罗永浩的发言充满戏剧性。他宣称这款产品采用“单篓水煮工艺”,能在三分钟泡发时间内达到煮面般的鲜度,甚至现场演示将泡好的面条倒入瓷碗,试图证明其与堂食的相似度。然而,当“康师傅新面开水泡不烂”的话题冲上热搜时,网友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是否添加了过量食品添加剂?”“13元一桶的泡面,真的值得吗?”

康师傅的焦虑藏在财报里。最新数据显示,其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7%,其中方便面业务收入减少2.5%,成为拖累整体业绩的主因。更严峻的是,中国方便面消费量自2020年达到478亿包的峰值后,已连续五年下滑,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再降8.9%。曾经“国民速食”的光环,正在被外卖、自热食品等新兴品类取代。

这场“泡面革命”背后,是康师傅与罗永浩的深度合作。尽管罗永浩以“特别产品官”身份参与项目,并声称“九年磨一面”,但据行业人士透露,其实际参与度集中于品牌营销层面,而非产品核心技术研发。所谓“联合研发”,更多是借助罗永浩的“产品经理”人设和流量号召力,为康师傅的高端化战略造势。这种合作模式虽能快速吸引眼球,却也埋下了信任隐患——当消费者发现“颠覆性创新”实为营销话术时,反弹可能更为激烈。

从产品定位看,“特别特”瞄准了中高端消费群体。其主打非油炸面饼、三种高溢价口味(烧汁雪花牛肉、海味龙虾汤、山野红酸汤),定价远超经典款。然而,直播当晚的销量数据暴露了市场态度:尽管直播间冲上粮油调味榜榜首,但8.7万件的销量与爆款产品动辄百万的销量相去甚远。弹幕中“一桶够买两份外卖”“性价比太低”的评论,直指其核心痛点——在6元外卖能实现“有肉有菜”搭配的今天,13元的泡面显得尤为尴尬。

年轻人对方便面的疏离,本质是生活方式变迁的投射。外卖平台的普及彻底改变了“廉价快餐”的市场格局。数据显示,2025年外卖行业订单量同比增长12%,其中“拼好饭”等低价套餐占比超30%。与此同时,自热火锅、速食意面等品类凭借“接近堂食”的口感和“一人食”的便捷性,抢占了方便面的市场份额。更关键的是,油炸面饼、高钠汤料包的健康争议,让方便面在“控糖”“减盐”饮食趋势下愈发边缘化。

康师傅的应对策略是“高端化+流量破圈”。财报显示,其中价袋面、干脆面等品类实现增长,而高价袋面收入下滑7.2%。这表明,消费者并非完全抛弃方便面,而是对“高价低质”产品更加敏感。“特别特”的推出,正是试图通过技术升级(非油炸、水煮工艺)和品牌赋能(罗永浩IP),打造真正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然而,这一策略面临多重挑战:高端市场容量有限,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高昂的研发与营销成本将难以消化;罗永浩的“话题制造机”属性虽能带来流量,但其“创业失败者”的标签也可能削弱品牌信任度;更关键的是,康师傅在产品创新上缺乏实质性突破——非油炸、水煮工艺并非行业首创,竞品早已布局类似产品。

当“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并存,年轻人的消费逻辑已发生根本变化。他们愿意为精品咖啡、米其林餐厅支付溢价,却不愿为一碗泡面买单。这种转变背后,是“为体验付费”取代“为便利妥协”的趋势。康师傅的“高端化”战略,若仅停留在营销层面,可能难以扭转市场颓势。毕竟,真正的“泡面革命”,需要的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而非对概念的包装与炒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