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于今日正式拉开帷幕。在上午举行的启动仪式上,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向与会媒体介绍了上海在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实践与成果。
陈彦峰指出,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始终秉持的发展理念。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上海以浦东引领区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改革试验田作用,同时强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辐射功能,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方面开展了多维度探索。
在制度创新领域,上海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改革成果。市场准入方面,自贸试验区创造了多项“全国率先”: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已吸引9家外资企业落户,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应用试点也已批准近40家外资企业参与。这些突破为我国制度型开放提供了可复制的“上海方案”。
国际规则对接方面,上海构建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标准模板,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成效显著。“中欧班列—上海号”已连通80余个境外城市,2024年上海关区保税维修进出口规模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幅达73.9%,彰显了上海在国际贸易中的枢纽地位。
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方面,上海创新推出本外币一体化自由贸易账户体系。2024年通过该账户完成的离岸经贸业务结算量达10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5%。同时,数据跨境流动机制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得到显著优化,为国际要素集聚提供了制度保障。
营商环境优化方面,上海构建了知识产权“快保护”体系,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并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实现300余项涉企审批事项100%全程网办。依托浦东新区立法权,上海已制定多部专项法规,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