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中,停车难一直是困扰市政部门和市民的突出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许多商场和住宅小区纷纷引入机械车位,试图通过立体化设计提升空间利用率,缓解车位紧张的困境。
然而,记者近期走访发现,机械车位的实际使用效果与预期存在明显落差。尽管这些设备在理论上能够增加停车容量,但现实中却有不少机械车位被空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车主普遍反映,机械车位存在操作不便、适用性差等问题,导致使用意愿不高。
以上海某商场为例,场内设置的机械车位均标注了车辆尺寸限制,对停放车辆的长、宽、高有严格要求。这一设计虽能确保安全,却也限制了适用范围,许多车主因车辆尺寸不符而无法使用,最终选择放弃。
据调查,“不好用”“不实用”是车主对机械车位的主要评价。部分设备因设计复杂、操作耗时,导致停车效率低下;另一些则因维护不到位,出现故障频发的情况,进一步降低了使用体验。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机械车位在实际中常被闲置,未能有效缓解停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