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前有北京后有河南,南方会飞大蟑螂频现北方?专家:外来入侵已久

   时间:2025-09-08 17:04:4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半夜迷迷糊糊去厕所,刚开灯就看见一只大蟑螂从脚边窜过,吓得我瞬间清醒!”成都的李女士回忆起自己遭遇南方大蟑螂的场景,仍心有余悸。这位从小在乡村长大的姑娘表示,自己从未在家中见过如此庞大的蟑螂,直到大学毕业后在成都租房,才真正体会到“南方蟑螂”的威力。

近期,北方多地居民反映家中出现会飞的“巨型蟑螂”。北京、河南等地的网友纷纷晒出照片,显示这些蟑螂体型可达三四厘米,部分甚至与成人手指相当。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原本常见于南方的“美洲大蠊”,如今在北方居民家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以前只在新闻里见过南方蟑螂会飞,现在自己家里也有了。”河南郑州的张先生表示,他发现这些蟑螂不仅体型大,而且飞行能力极强,“晚上开灯时经常能看到它们突然飞起来,吓得人直跳脚”。

专家指出,中国南北蟑螂种类存在显著差异。北方常见的“德国小蠊”体型较小,适应干燥环境;而南方常见的“美洲大蠊”则体型庞大,翅膀发达,偏好湿热环境。这两种蟑螂均属外来入侵物种,但原本的“势力范围”泾渭分明——德国小蠊主要分布在北方,美洲大蠊则集中于南方。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昆虫学家王教授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方夏季温度持续升高,为美洲大蠊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加上它们极强的繁殖能力,一年可产卵多次,每次能孵化数十只幼虫,导致种群数量迅速扩张。”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成为蟑螂“北上”的重要推手。专家分析,美洲大蠊常将卵鞘产在纸箱、包装材料等物品中,这些物品通过快递运输至北方后,卵鞘可能孵化出幼虫。虽然北方冬季寒冷,但室内暖气为它们提供了临时避难所,加上现代建筑中复杂的管道系统,为蟑螂提供了隐蔽的栖息地。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北京下水道就已发现美洲大蠊。”王教授透露,“2000年后,‘南蟑北调’现象愈发明显。近二十年,北方地区的美洲大蠊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面对蟑螂“北上”的趋势,北方居民无需过度恐慌。专家表示,美洲大蠊虽为杂食性昆虫,但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不过,其繁殖速度极快,若家中发现一只,可能已有更多隐藏在角落产卵。

防治美洲大蠊需从预防入手。建议及时清理厨房垃圾,封堵下水道缝隙,夏季可更换更细密的地漏。若已出现蟑螂,应优先处理卵鞘(呈棕色,形似豆荚),再使用安全杀虫剂或蟑螂屋。对于养宠物的家庭,粘蟑纸是更安全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美洲大蠊在北方野外无法越冬。当室外温度降至零度以下时,成虫会因低温死亡。这也是其至今未能在北方野外建立稳定种群的原因。

目前,我国已发现超过660种外来入侵物种,部分物种因适应能力强,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专家提醒,公众应提高防范意识,避免随意放生外来物种,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