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筒羽毛球要140元,前两年才80多,这价格涨得比黄金还猛!”最近,不少羽毛球爱好者在运动群里抱怨连连。曾经被视作“平民运动耗材”的羽毛球,如今却成了让球友们直呼“肉疼”的“打球刺客”,打坏一只都舍不得扔,捡起来补补还得继续用。
有球友算了一笔账,近三年来,羽毛球价格一路飙升,涨幅甚至超过了黄金,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了羽毛球价格的暴涨呢?令人意外的是,其中一个重要推手竟然是猪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对此进行了解释。他指出,2024年生猪价格持续走低,部分产区的生猪价格甚至跌到了每公斤14元。在菜市场里,猪肉的价格比鸭肉每斤还要便宜3元多,这使得鹅鸭肉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
“对于养殖户来说,算一笔经济账后,就会发现养猪的短期销量更稳定,回本也更快。相比之下,养鹅鸭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回报却不如养猪可观。”姜文来分析道。因此,许多养殖户选择放弃养鹅鸭,转而投向养猪行业。
这一转变直接影响了羽毛球的生产成本。羽毛球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是鹅毛或鸭毛,养殖户减少养鹅鸭后,市场上鹅毛和鸭毛的供应量大幅下降,导致羽毛球生产企业的原材料成本飙升。为了维持利润,企业不得不提高羽毛球的售价,最终将成本压力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