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买房两年方知是“凶宅”,法院判决引热议,诚信交易何时能成购房常态?

   时间:2025-09-08 17:02:0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湖北鄂州一起二手房交易纠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购房者陈先生以55万元购入房产后,入住两年才发现该房屋曾发生原房主母亲自缢身亡事件。因合同中明确标注"卖方无隐瞒",陈先生以欺诈为由将卖家王女士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撤销购房合同,要求卖方返还房款并承担相关损失。

案件追溯至2021年,陈先生与王女士签订购房合同时,合同条款明确约定"卖方保证房屋无重大瑕疵"。直至2023年通过邻居闲谈,陈先生才得知房屋内曾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认为卖方故意隐瞒关键信息构成欺诈,陈先生随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庭审中,王女士辩称房屋质量符合标准,且合同已载明无隐瞒情形,但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民法典》第148条规定,卖方对影响交易决策的重大事项负有主动告知义务。

判决结果公布后,网络平台掀起激烈讨论。支持者认为"隐瞒非正常死亡事件属于典型欺诈行为",有网友援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应退一赔三";反对者则质疑购房者"未尽调查义务",称"成年人购房应自行核实房屋历史"。法律界人士指出,司法实践中对"凶宅"的认定通常以"屋内发生非正常死亡"为标准,自然死亡或屋外死亡事件一般不构成重大瑕疵。

类似纠纷在全国多地均有发生。新疆某法院曾判决屋外坠楼事件不构成"凶宅",而湖北本案中屋内自缢行为则被认定为影响交易的关键因素。抖音平台一条获赞超2000次的法律科普视频明确指出:"司法认定凶宅的核心标准是是否发生自杀、他杀等非正常死亡事件,这类信息会显著降低房屋市场价值。"

购房风险防范成为公众热议焦点。有消费者分享经验称"在合同中增设凶宅赔偿条款",建议约定"发现隐瞒情况可获双倍房款赔偿"。专业验房师提醒,二手房交易除常规查验外,应通过物业、社区等多渠道核实房屋历史,必要时可要求卖方出具书面承诺。

该案暴露的跨境维权难题也引发讨论。有网友担忧"若卖方移居海外如何追责",法律专家建议可通过国际司法协助程序解决,同时呼吁完善相关立法,加大对隐瞒重大信息的惩处力度。数据显示,近年来因"凶宅"引发的纠纷呈上升趋势,部分城市已建立房屋历史信息登记制度。

诚信原则在房产交易中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法院在判决书中强调:"房屋物理状况与心理价值同等重要,卖方对可能影响购房意愿的重大事项负有主动披露义务。"这起案件为二手房市场敲响警钟,既提醒卖方诚信履约,也警示购房者增强风险意识,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违约责任条款。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