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美妆巨头财报普遍承压的背景下,香水香氛赛道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这种趋势在最新发布的行业报告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德勤咨询与颖通控股联合发布的《2025中国香水香氛行业白皮书》显示,全球香水市场未来四年将保持4%至6%的年增速,而中国市场增速更为显著,预计2024至2028年复合增长率达8%。
作为港股"香水第一股",颖通控股的上市进程与行业趋势形成鲜明对比。今年6月登陆资本市场后,公司股价持续低于发行价2.88港元,截至9月5日收盘仍报2.20港元。市场质疑的核心在于其代理业务模式——截至3月31日,公司管理的72个外部品牌中,有22个品牌的授权将在一年内到期,而自有品牌Santa Monica的营收占比长期不足1%。
针对品牌授权依赖问题,颖通控股首席执行官林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虽然行业普遍存在1年期的代理合约,但公司与合作品牌的平均合作周期达3至5年,部分长达10年。"每年确实有品牌需要续签,但我们的合作关系非常稳定。"她同时表示,公司正在通过产品打磨和模式验证推进自有品牌发展,未来不排除通过合资或收购方式获取成熟品牌IP。
行业数据揭示出结构性变化。尽管中国市场整体增速较2018至2024年间的14%有所放缓,但香水品类仍保持增长韧性。2024年中国线下美妆销售额同比下降7.9%的背景下,香水品类逆势增长3.6%,今年以来增速维持在3.7%。《白皮书》特别指出,二线及以下城市和男士用香市场正在成为新的增长极。
消费群体变迁印证着市场转向。数据显示,2025年资深用香人群中一线城市占比从2024年的23%跃升至78%,而男士用香消费占比从2023年的37.1%提升至2024年的40.1%。这种变化促使企业调整战略,林荆透露颖通每年从上百个接洽品牌中精选不超过10个引入中国市场,标准包括国际市场成功验证、产品质量稳定和品牌方适配意愿。
国际品牌仍主导着高端市场格局。在2025年第二季度全渠道香水TOP20品牌中,尚未出现国产香水身影。不过本土企业正在加速布局,毛戈平上半年推出的高端香水系列月销3.5万件,上美股份旗下韩束计划年底推出香氛系列。林荆认为,国内品牌在供应链响应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品牌沉淀和产品创新上仍需突破。
竞争加剧促使行业创新频出。从传统香氛到车载香薰、空间扩香等延伸品类,消费场景不断拓展。这种多元化趋势在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巨头的财报中已有体现——前者2025财年香水业务小幅增长,后者上半年香水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林荆指出,随着一线市场趋于饱和,下沉市场和细分人群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