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桃李面包“毒打”广告翻车:业绩压力下,营销创新为何触碰信任红线?​

   时间:2025-09-06 00:23:00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桃李面包因一则电梯广告陷入舆论漩涡。广告文案以“五仁不好吃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为核心卖点,试图通过引发情绪共鸣吸引消费者,却因涉嫌“冒犯式营销”引发广泛争议,上线仅一天便被紧急撤下。9月4日,桃李面包公开致歉,称该广告为内部创意团队的产物,并承诺未来将加强审核流程。

这并非品牌营销首次“翻车”。近年来,从全棉时代被指性别歧视的广告,到茶颜悦色因低俗文案引发争议,再到李诞带货女性内衣时的不当表述,多个品牌试图通过“玩梗”博出位,却最终因越界踩线而遭到流量反噬。桃李面包此次事件,再次成为“创意失控”的典型案例。

争议的核心在于,广告将“生活的毒打”作为消费门槛,将个体经历的苦难商品化、娱乐化。这种“苦难营销”不仅缺乏对消费者的基本尊重,更暴露出品牌在价值观层面的缺失与傲慢。创意并非免责的挡箭牌,情绪营销一旦突破价值底线,便可能沦为对受众情感的伤害。

更值得关注的是,桃李面包将责任归咎于“内部共创机制”,似乎试图以“创意”为借口逃避审核责任。然而,真正的创意营销应建立在对情感的共情之上,而非将“冒犯”误认为“共鸣”。若品牌持续以“毒打”为卖点,最终只会让消费者用实际行动表达不满。

从财务数据看,桃李面包正面临严峻的增长挑战。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6.11亿元,同比下降13.55%;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下滑近30%。这是其自2015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业绩下滑。竞争加剧与产品创新不足是主要原因:一方面,山姆、盒马、便利蜂等新零售渠道推出自有品牌,挤压传统渠道空间;另一方面,研发投入骤降,新品贡献率低,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多元化、健康化产品的需求。

为扭转颓势,桃李面包上半年大幅增加广告及宣传费用,投入增长超40%。然而,在业绩压力下,品牌急于通过创新营销打开市场,却忽视了消费者的真实感受与市场规律。此次广告翻车不仅未能提振销售,反而在社交平台引发“抵制桃李”的呼声,进一步侵蚀品牌公信力。对于一家以“家庭消费”为核心的食品企业而言,这种信任损耗的代价远比广告下架更为沉重。

从全棉时代到茶颜悦色,再到桃李面包,频繁的“广告翻车”事件暴露出企业在品牌治理、风险审核与价值观建设上的系统性缺陷。在公众注意力高度敏感、社交媒体放大效应显著的当下,任何一次“创意任性”都可能演变为品牌危机。企业需建立“创意红线”机制,明确哪些话题不可触碰、哪些表达必须审慎,才能真正实现创意与责任的平衡。

面包会过期,但信任一旦流失便难以重建。桃李面包的道歉虽及时,却难以完全弥补广告带来的情感伤害。对于一家以“家庭餐桌”为场景的品牌而言,信任是其最核心的资产。此次风波后,桃李面包需重新审视品牌定位与营销策略,回归产品本质,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拓展多元渠道,修复品牌形象,否则恐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