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职业岗位受到冲击的同时,新兴岗位也应运而生。近日,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揭示,22至25岁的年轻职场人士在面对AI浪潮时,受到的冲击最为显著。
面对这一趋势,多位科技界亿万富豪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其中,OpenAI联合创始人兼CEO奥尔特曼大胆预测,未来十年内,最高薪的工作岗位可能会出现在地球之外。他认为,AI不仅重塑了地球上的就业格局,还加速了星际探索等科技领域的边界拓展。奥尔特曼在接受采访时描绘了一幅未来图景:2035年的毕业生或许将直接参与星际旅行,探索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而那些最具吸引力、回报最丰厚的工作机会,将远离地球。
与奥尔特曼持有相似观点的,还有世界首富马斯克。作为太空技术探索公司SpaceX的创始人,马斯克对火星移民充满热情。尽管近期因技术故障推迟了“星际飞船”的发射计划,但马斯克仍坚信,人类最早可能在2028年实现载人登陆火星。他甚至表示,希望自己能在火星上结束生命,只是希望不是在登陆过程中遭遇意外。
另一位科技巨头贝索斯,在电商和云计算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后,也投身于星际探索事业。他创立的“蓝色起源”公司致力于推动星际旅行的发展。贝索斯认为,未来宇宙空间的经济规模将远超现有的电商和云计算市场。他坚信,太空旅行将成为主流生活方式,并预测未来将有数百万人口生活在外太空。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些未来主义的愿景持乐观态度。比尔·盖茨就是其中的反对者。与奥尔特曼、马斯克和贝索斯不同,盖茨更愿意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解决地球上的现实问题。他认为,太空探索的成本高昂,而这些资金本可以用于疫苗、医疗等慈善事业。盖茨曾开玩笑说,他在地球上还有太多事情要做,没有兴趣去太空旅行。
盖茨的观点在近年来多次采访中得到了体现。他表示,尽管他个人完全有能力承担星际旅行的费用,但他更愿意将这些资金用于慈善事业。在他看来,拯救生命、改善医疗条件等地球上的问题更加紧迫和重要。盖茨强调,冷静权衡之后,他会选择将资源留在地球上,而不是投向遥远的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