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活节奏的加快,手机点外卖已成为众多国内居民日常餐饮的新选择。这一方式不仅省去了买菜做饭的繁琐,还让顾客足不出户便能享用餐厅大厨的手艺。据统计,我国外卖用户群体已突破5.5亿大关,几乎每两位网民中就有一位曾体验过外卖服务。
然而,外卖行业的“神速”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有外卖员私下透露,那些快速送达的外卖很可能是经过简单加热的预制菜。事实上,许多商家和连锁店为了提升效率,纷纷采用中央厨房提供的半成品,仅需简单加工即可出售,而现做的饭菜往往难以满足顾客对时间的严苛要求。
面对这一趋势,业内人士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预测:随着预制菜时代的来临,外卖时代或将逐渐走向终结。原因在于,当消费者逐渐意识到许多外卖实际上使用的是预制菜时,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直接购买零售预制菜,这样不仅经济实惠,还能根据个人喜好控制加热程度和餐量。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外卖行业,就连众多餐饮品牌也纷纷涉足预制菜领域。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餐饮连锁品牌已采用中央厨房模式,如真功夫、西贝等大型品牌,其菜品预制化比例更是高达八成以上。大型餐饮品牌之所以青睐中央厨房提供的预制菜,原因在于其严格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从原料检测到冷链运输,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把控,相较于部分餐馆的后厨,其质量和安全性更有保障。
预制菜的使用还显著提高了餐饮业的效率。过去需要十几分钟才能上桌的菜品,在使用预制菜后,时间可缩短至几分钟,大大节省了顾客的等待时间。同时,餐馆通过大量使用预制菜,能够接待更多顾客,从而增加营业收入。预制菜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已不容忽视,数据显示,2024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发展成为万亿级市场。
然而,预制菜的使用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支持者认为,预制菜工业化生产、可追溯的“标准安全”确保了菜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相较于部分小餐馆的后厨更为可靠。反对者则担忧预制菜长时间冷藏或反复加热会导致营养流失,存储不当可能引发亚硝酸盐和细菌风险上升,以及长期食用预制菜不利于人体健康。
针对预制菜的快速崛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发布指导文件,要求企业建立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追溯体系,为行业划定了明确的安全底线。对于餐饮业而言,应明确告知消费者所点食品是否为预制菜,并不断创新保鲜技术。同时,预制菜生产企业应提供清晰、详细的营养标准信息,以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