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许多原本为毕业生设计的初级岗位正逐渐消失。
提及人工智能,不得不提到张一鸣,这位1983年出生于福建龙岩的创业者,以其字节跳动创始人的身份闻名于世。张一鸣的创业历程充满传奇色彩,从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他经历了多次创业尝试,最终在2012年创立了字节跳动,并相继推出了今日头条、抖音等一系列现象级产品。然而,在张一鸣的创业哲学中,有一个关于招聘的“悖论”引人深思。
张一鸣曾指出,字节跳动在招聘产品经理时,尽管列出了“具有五年以上互联网产品经验,以及千万量级产品规划和迭代实施经验”的要求,但实际上,包括公司现任高管在内的许多优秀产品经理,在加入公司前都未曾达到这样的标准。这一悖论揭示了一个现实:企业需要经验丰富的人才,但这些人才往往是从无经验的小白成长起来的。
如今,这一悖论在人工智能时代变得更加突出。随着AI工具的普及,大学生们可以轻松利用这些工具在几分钟内生成多份针对不同企业和岗位的个性化简历。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由AI生成的简历,在企业的HR部门面前几乎毫无价值。因为企业同样采用了先进的AI技术来筛选简历,自动过滤掉那些被判定为AI生成的简历。
在这场由AI引发的简历大战中,应聘者和招聘者不断升级各自的AI能力,试图攻破对方的防线。然而,这场战争的背后,却是大量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随着人工智能编程助手的广泛应用,企业对初级软件工程师的需求大大降低。许多原本为毕业生准备的入门级编程和调试岗位,如今已被AI取代。
这一现象在应届生和毕业两三年的大学生中尤为明显。他们失去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成长经历,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风险。对于这一代人来说,技术“断代”的威胁日益加剧。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教育改革,引入编程助手课程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但这需要数年时间才能看到成效。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法律服务、金融信息、行政文书等领域AI助手工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初级岗位将受到冲击甚至消失。这一趋势不仅限于科技领域,而是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虽然从历史的角度看,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旧有岗位的消失和新岗位的诞生,被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
然而,在这场由AI引发的变革中,我们不应忽视那些具体的人类个体命运。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行动来应对挑战,确保每个人都能在新技术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