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债券ETF市场持续吸引资金的背景下,一只规模突破500亿元的债券ETF新近诞生,标志着该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根据Wind数据的最新统计,截至8月13日,博时可转债ETF的规模已膨胀至508.59亿元,刷新了该ETF自上市以来的规模纪录。同时,博时基金的非货ETF管理规模也随之跃升至2002.9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日,该ETF的成交额再次突破百亿元大关,预示着其规模或将继续攀升。
目前,债券ETF市场中仅有三只产品的规模超过了500亿元。其中,海富通短融ETF以550.68亿元的规模暂居榜首,而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则以500.73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博时可转债ETF位列第三。
整体来看,债券ETF市场的规模增长势头强劲。截至目前,该市场的总规模已达到5363.42亿元,与去年底相比,增长了3563.56亿元,增幅高达197.99%。在此期间,规模超过百亿元的债券ETF数量也从去年底的5只迅速增加至24只,成为影响ETF管理规模格局的关键因素之一。
博时可转债ETF自2020年3月成立以来,便填补了市场上跟踪可转债指数ETF产品的空白,凭借其先发优势,该ETF紧密跟踪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指数,样本空间涵盖了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可交换公司债券。
从最初的6亿元规模起步,博时可转债ETF的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从去年4月左右开始,机构资金成为增持的主力军。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机构投资者在可转债ETF中的增持份额近乎翻倍,持有份额占比也维持在九成以上。此后,社保、年金及养老金产品继续发力,大手笔买入,进一步推动了该ETF规模的扩张。
那么,为何债券ETF如此受到青睐呢?一方面,可转债品类规模相对较小,但相对于直接投资股票和债券产品,可转债ETF具有风险收益比更优、兼具“股性”和“债性”的核心优势。另一方面,可转债ETF整合了股债双重属性,简化了配置流程,提高了效率。可转债ETF的流动性通常优于可转债个券和部分股票ETF,且管理费率较低,持仓透明。
博时基金经理高晖指出,本轮可转债行情的推动因素主要包括权益市场的顺风助力、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以及转债供给偏紧等。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转债市场的估值水平的提升,进而带动了博时可转债ETF等产品的净值上涨和规模增长。
随着博时可转债ETF规模的攀升,博时基金的非货ETF管理规模也成功站上2000亿元关口。其中,债券ETF贡献了主要的规模增量。该公司旗下的6只百亿级非货ETF中,有4只为债券ETF,合计规模达到912.44亿元,占总规模的四成以上。
在ETF管理人持续的规模角逐中,债券ETF市场份额也愈发受到重视。今年以来,多家ETF管理人通过布局债券ETF实现了规模增量的可喜提升。例如,海富通基金旗下的6只债券ETF中有3只规模超百亿,助力该管理人跻身千亿级非货ETF管理人行列。而嘉实基金也新增了一只200亿级的债券ETF,即嘉实科创债ETF,在已上市的科创债ETF中领先。